第六百章 东王(1 / 2)
“学彦,生意做得挺大?”
卫学彦慌忙拱手,谦恭地笑道:“都靠着王爷栽培,没有义州兵在后面撑腰,小的是万万没有今天的成就。”
“机会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本事抓住机会才成。本王见你拍下了百万亩的田产,可有什么生意经?”张恪笑着问道。
如果别人问,卫学彦还会犹豫,省得泄露商业机密,可是张恪问了,他哪敢有什么怠慢。
“王爷,实不相瞒,小的打听了,岛上有种名贵木材,名为桧木,色泽淡红,有香味,能做家具,做建材。这不,近百年来,云贵等地的金丝楠木,紫檀木都消耗一空,不得不从南洋调运木材。小的就想着买下田地,顺道把山林也都买了,先是砍伐木材,然后再把田产抛出去。”
张恪一听,忍不住笑骂道:“好你个卫学彦啊,竟然把最肥的一块自己吞了,把骨头扔给别人!”
“哪有?王爷,您可不能冤枉小的。”卫学彦争辩道:“这可是你情我愿的事,小的也没有坑人不是。再说了要开垦田地,必须先砍伐树木,小的可是帮了他们后来者的忙。”
卫学彦说的义正辞严,又惹得张恪一阵大笑:“巧言令色,孔圣人最看不上你这种人,不过本王吗,倒是挺欣赏的。”
“有王爷赏识就够了,管孔老头去死!”卫学彦单膝点地。欢喜地说道。确实,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因为拍卖了最多的田产。就得到了张恪的召见,实在是喜出望外。
“起来吧,本王这里有个生意,想让你去做。”
卫学彦眼前一亮,果然王爷不会凭白召见自己。
“请王爷吩咐,小的一定万死不辞。”
“呵呵,万死不辞倒是不至于。只是这事情有点难度。”张恪随即向他说了情况。
“你不是想做木材生意吗,我这里正好有一种木材。价值无量,偏偏只有南洋能种植,往北一点都不成。本王想着在巴达维亚开辟一片种植园,专门种植橡胶树。远隔重洋。要应付当地的土著,还要把树种好,担子不轻啊。”
卫学彦听完张恪的介绍,眉头紧锁,在茫茫地图上搜索巴达维亚,当他看到的时候,脑袋也嗡的一声,简直是天涯海角也不为过。
沉吟一下,卫学彦咬了咬牙。说道:“王爷,请您放心,小的一定做好。绝不让您失望!”
张恪没有急着点头,而是问道:“你有什么方略没有,说出来听听?”
卫学彦早就有心在海外发展,略微想了想,就说道:“王爷,巴达维亚地处遥远。气候迥异,小的以为可以先用重利笼络收买土著。让他们帮着干活,然后逐步移民,再把土著处理掉。”
“卸磨杀驴,好,这个办法好!”张恪笑道:“你放手去做吧,巴达维亚的驻军会给你撑腰。再有虽然荷兰人移植了橡胶树,但是未必是最好的橡胶树,本王以为应当派遣人手到南美洲看看,找到最好的橡胶树,移栽过来。”
“没问题。”卫学彦一口答应下来,他感叹说道:“王爷,我早就听传教士说过,他们的船队远渡重洋,绕着我们脚下的地球走了一圈,证明地球是个圆的。小的当时就心驰神往,身为天朝上国,难道就没有勇气去环球航行吗?小的愿意出资二十万两,招募最好的水手,用最坚固的船只,进行环球航行,夷人敢做的,我们也一样!”
啪啪啪!
张恪忍不住鼓起了掌,欣慰地笑道:“好,就冲你的气魄,本王就没选错人。出了多大的事情,都有本王兜着。”
张恪也早就有心去进行环球航行,没想到竟然让卫学彦抢了先,张恪心里十分满意。
其实张恪也注意到了,他手下的有晋商,有东南海商,还收编了不少徽商,但是综合起来看,张恪对他们都不满意。
这些人固然比士绅地主阶层要勇于开拓,眼光也更长远,但是他们都有些眼高手低,说了一千,可是做的时候连八百都没有。
就拿松江开海之后,张恪就鼓励他们勇于进取,要建立自己的航路,要去西洋通商,可是弄到了现在,如果不是张恪主动攻击荷兰人,南洋的商路还有一半在西洋人手里攥着。
当然也不能光是怪这些人,他们家财巨富,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各种关系深厚无比。赚钱十分容易,哪里能轻易冒险呢!
偏偏这个大航海时代,需要的就是冒险家。
开拓新的商路,探索未知的世界。
勇敢,贪婪,敢于进取,不受道德约束,无所不用其极……在卫学彦身上张恪看到了希望,他们年轻,有眼光,胆大包天,只有给予适当的支持,绝对能闯出一片天。
见过了卫学彦之后,张恪就果断下达了鼓励开拓海外的命令,凡是主动出海,寻找到未知岛屿,拿回稀奇动植物,开辟出商路,抢占领土,发现金银矿藏,一律重赏,并且视功劳大小,授予奖励,最高可以封爵!
这道命令可了不得,一下子掀起了滔天巨浪。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是个大陆民族,这话虽然不错,可是在中国大地上,尤其是东南沿海,生活着大量靠海吃饭的人。这些人的数量远远多于那些所谓海洋国家的人口,其中更是不乏野心勃勃的人。
听说了张恪的命令之后,东南就热闹起来,不少年轻人组织起船队,他们在朝廷的舰队保护和支持下,果断开始了向南海进军的道路。
上千上万的岛屿都在等着他们发掘。虽然探索海上危险重重,很容易就丧命。但是他们之中也不乏成功者。
有人找到了荒岛,立刻就可以得到嘉奖。有的人干脆成了一岛之主。反过头,他们从国内招募移民,一起开垦田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没几年时间,翻身成了富豪。
一个个成功的例子促使更多人走向了海洋。
有了他们带头,张恪的另一个计划快速落实下去。
开发海外就要人手。东南的人力不够,加上价格又贵。大家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原。那里正经受战乱之苦,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流民。
招揽流民不要多少银子,只要能解决粮食问题,就有一大票人跟着你。
从崇祯六年开始。海外移民的速度就一天比一天快。
到了崇祯七年,差不多有一百万人到了海外,其中倭岛三十万,济州岛十万,台湾四十多万,巴达维亚等地十万有余。
庞大的移民工作,促使海上力量快速发展,一年时间,就有各种船只上万艘下水。一度造成了木材供应不足。船厂没法开工。
为此张恪特别下令,奖励西洋人向大明贩卖木材,关税调整到了零。甚至木材商人可以享受贸易优惠。
这下子可了不得,西方商人拼了老命往大明送来优质木材。其实他们也清楚,大明有了木材,会造更多的船只,最终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