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494章 长安三台的选秀节目(1 / 2)

加入书签

而且看杜星河在舞台上的表现,以及对舞台的超强掌控,杜星河明显是对舞台和唱歌是藏着野心的,杜星河本身也是学通俗演唱的艺校生,他给自己出唱片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杜星河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何虎兰稍微一思考,便想出杜星河肯定是有特别的原因才没出唱片,或者更有可能的是,现在还不到他发唱片的时候。

虽然不是萧天郎那种唱片界专业人士,无法从唱片业内的行业规律中参出杜星河为什么不出唱片,但何虎兰通过敏锐的商业嗅觉,已经觉察到杜星河的某种矛盾心理。于是才稳重带准的提出一个发书附赠单曲CD的营销妙招。

虽然这种营销手法,在出版业多用在那种并不是畅销的作者身上,是卖不出去书,才用附赠CD来做噱头的。但现在用在杜星河身上就不一样了。

何虎兰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出了好几个理由来证明这个营销策略是可行,而且是极为有益的。

首先,作为华语唱片圈越来越热作的创作新人,杜星河已经被很多媒体誉为不可多得的音乐天才,创作天才。他创作的歌曲越来越被歌迷大众所熟识,歌迷大众对杜星河的好奇心也越来越盛。

一个可以签下方雅君的天才少年,他自己唱歌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噱头足够吸引人来关注杜星河的新书《寻秦记》系列。就算不买,那些歌迷也会知道这套书的存在,继而形成隐性的购买力。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宣传策略就可以说是成功了。

第二,杜星河在唱片界被誉为创作天才,而星月传媒要给杜星河包装的形象则是文坛的天才。说起来,这两个并不是太跨界,毕竟,写歌词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如果能把杜星河的音乐光环加载到文学创作宣传上,将起到增益的效果。这也是一大噱头,若能通过附赠单曲来强化这个噱头的宣传效果,将再好不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杜星河本身拥有极高的演唱水平。如果杜星河是个鸭嗓,或者五音不全,根本没法唱歌,那附赠CD的策略就是空谈了。这就好比不少唱歌很烂的作者,还非要搞这样一个附赠CD的噱头来增加书籍销量,那纯粹就是自讨没趣了。而杜星河拥有与生俱来的舞台魅力和佳嗓,使得卖书附赠CD成为了一个十分可行而且是相辅相成的营销策略。

第四,像杜星河这种级别的天才,可以预期,未来必定在华语乐坛写下辉煌篇章。通过几次和杜星河包括与云世界团队的交流,何虎兰已经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杜星河写书纯粹是玩票行为,而他的主业,永远都是做音乐。

就像他写这部《寻秦记》,全然不像别的作家那样用笔,或者前卫点的用电脑将稿子打出来,而是用接近于录歌的方式,用录音笔将文章录下来,最后由编辑校稿整理。从这种表现上就能看出,杜星河的未来是属于乐坛的。

认清这个事实后,何虎兰虽然觉得很可惜,因为如果杜星河潜心于文学创作,说不定能有和三大武侠小说家齐名的成就。但现实就是如此,她不可能奢求杜星河转行做一个专职作家。

杜星河的未来既然是乐坛的巨星,那现在为杜星河出版人生的第一张CD,许久之后,大众回想起来,杜星河出的第一张音乐CD是星月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甚至使人觉得有可能是星月传媒集团挖掘到杜星河这个超级巨星的,这都将给星月传媒带来极大的正面效应。

综合以上几点,何虎兰才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杜星河提出了这个看似出人意料的邀请,作为一个大型传媒集团的掌舵人,何虎兰对潜力事物的挖掘永远是萧天郎黎传声他们这种局限于唱片制作的所谓业内人士所不能企及的。

虽然给杜星河出版附赠CD也将有不小的风险和弊端,比如成本问题,或者喧宾夺主的问题,但相比这个噱头的正面效应,这些弊端是很容易就规避掉的。

提出这个建议后,见杜星河似乎对这个提议也很感兴趣,何虎兰立刻赶驴上磨道:“小杜总,你说的考虑不是场面话吧?你可真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建议。回头我会让《寻秦记》的团队认真做一份计划书出来,尽快拿给你看。”

杜星河很认真的应道:“好。”

虽然杜星河对何虎兰的提议回应很简单,但何虎兰,包括萧天郎这种人精都看出来了,杜星河真的动心做这件事了!

这大大出乎了萧天郎的意料,要知道,他直到现在还抱着挖掘杜星河这颗巨星胚子的念头呢!

杜星河随便帮别人写个歌,就能让别人火的一塌糊涂,他自己出唱片,将是怎样的胜景啊!萧天郎一直在憧憬能包装杜星河这样的未来巨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