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
当下大明的农业水平,还不允许自己去搞杂交水稻,推广番薯是最有效也是最快见效的方法。
压抑住内心的狂喜,黄昏拍了拍沈熙礼的肩头,“老沈啊,说句实在的,就凭商船找回来这三样东西,咱们时代商行,你沈熙礼的名字,我黄昏的名字,都将注定会留在史书之中,人奋斗一辈子,不就为了这么个目的么。”
青史留名,四个字。
说起来很简单。
但要知晓,在中华这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书中,要想在其中留下只言片语,哪一个不是鱼龙者,没点能力和才华很难做到。
有能力和才华者,还要超高的运气才有可能。
而让大明提前进入温饱时代的时代商行,以及时代商行的掌舵人沈熙礼、黄昏,这两个名字也将被后世永远铭记。
这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沈熙礼的眼光当然卓越,不过那是在商贾一道上,在农业方面他没有黄昏的上帝视觉,最重要的是他还不了解番薯和苞谷的价值,闻言很是惊诧:“就这三样东西,就能让时代商行,你我的名字一起写书史书,东家你怕不是在逗我玩。”
黄昏也不解释,问道:“这些东西放在何处?”
“时代商行。”
“走,去看看,对了,带了多少回来?”
沈熙礼答道:“番椒大概有七八十个,番薯有二三十个,苞谷有十几个。”顿了一下,“买这些东西,花了近百两,才让别人忍痛割爱。”
黄昏耸耸肩。
无所谓。
虽然百两银子相当于六七万软妹币,但这个简直血赚好么。
它们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价值连城都不能形容。
第680章 商行革新,时代前沿
时代商行。
因为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商行里已经没多少人,都在准备最后的收尾工作,而在一边,则忙碌得热火朝天——入夜时分,时代商行会按照规矩办个几十桌,城内时代商行所有店铺的所有人,都能来参加晚宴。
有个名词。
年会。
黄昏发明的,沈熙礼等人觉得挺好,于是就作为时代商行的规矩给定了下来:每一年的腊月二十九,时代商行全国各大城市,都会举办这样一场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