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杨峥有件事记忆犹新,曾国藩看中一本《二十三史》,要价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一万五千到两万块钱,典当了衣服,借了钱,才辛苦买到,高兴的不得了……
这还是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清,三国时代一本书的价格可想而知。
老百姓一辈子可能都看不到书籍的影子。
当然,除了简装版,还有精装版的,装帧华美,纸张白皙,棕、墨、糊药都是上等,封面还描以金银线,饰以丝绸锦缎等,由书法造诣高超之人抄写,但这么一本书,直接与黄金等价。
受到士家豪强们的极力追捧。
出来一本,便高价买走一本……
甚至有中原士族专程来订购。
也许看到其中巨大商机,很多科举落榜的士子,不再回乡种田,就在姑臧、长安抄写佛家经文、儒家经典。
士族豪强子弟不屑做这些,却是很多寒门庶族的生路。
现阶段书馆还是赔钱阶段,不过杨峥坚持设立。
一年两年看不出效果,但十年八年,就能对士族豪门形成降维打击。
第六百六十九章 多难
到了五月,司马炎和孙皓都磨刀霍霍,准备狗咬狗。
杨峥正准备看一场好戏,却没想到关中又出事了。
逢旱必起蝗。
虽然三月有一场暴雪,但持续的时间太短,没有冻死所有虫卵,便迅速进入春季。
蝗虫也跟着复苏。
关中各县都出现大批量蝗虫的迹象。
杨峥一阵头疼,关中还真是多灾多难,手下地盘除了关中,也没有其他地方更适合建都。
不过此次蝗灾只是初发,地方官吏尽职尽责,提前发现迹象,最终上报到杨峥面前。
旱灾只是祸害一地,蝗灾若是起来,从关中蹦到汉中、河西,从汉中蹦到蜀中、陇右……
去年旱灾,今年若是再来一场蝗灾,均田制也就崩了……
百姓肯定提桶跑路,逃回蜀中。
杨峥记得历史上司马炎上位之后,关中也是旱灾连着蝗灾,雍凉汉人、鲜卑人、氐人全都揭竿而起,叛乱此起彼伏。
杨峥算是赶上了,为司马家背了个锅。
“旱灾蝗灾,皆是上天示警,大王当修仁德之政,以百姓为重,戒杀戒伐。”杜宽领着一帮文人七嘴八舌道。
杨峥瞪大眼珠子,自己够烦的了,这些人还来添乱。
这年头若是放下屠刀,还不早被人大卸八块了。
“孤还不仁德?”杨峥气道,暗忖自己没怎么祸害百姓吧?
要说祸害,也就祸害了周边异族和士族门阀。
杜宽也是世族中的一员,屁股决定脑袋,自然是要为士族说话的,“大王动辄兴数十万大军,劳师远征,百姓苦不堪言,民心积怨已久!”
如果不是看在杜预的面子上,杨峥真想把他发配朔方、居延,或者南中,让他去戒杀戒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