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很多事不可想当然,治理腐坏,永远任重道远。
每一个被查到的人,背后都是一长串的人,一郡、一县的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杨峥盛怒之下,三司的官员跪了一地。
被发现的污吏,居然是文学馆的学士们算出来的。
他们推算地方上报的税表,审核文书,发现很多数字对不上,与去年的相差甚大。
数字永远不会造假。
很多细节就隐藏在里面。
文学馆里的算士发现漏洞,然后锦衣卫去摸底,不查不要紧,一查全都藏不住了。
“看来朕对他们太手软了。”杨峥不由杀心大起。
按说自己对官吏不错了,地方上有公廨田,收取的租赋为官员的办公经费,每年朝廷还有俸禄,官员谈不上荣华富贵,但衣食无忧,体面的养活一家老小绝对没问题。
若政绩突出,还有朝廷赏赐。
杨峥绝对做到了仁至义尽。
只是人心永远是贪婪的。
侥幸心理无处不在,洪武大帝剥皮揎草人家都不怕,更何况是区区《邪佞录》?
不就是上个名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治国就是治吏,官吏治不好,朝廷再好的政策,都会变成他们贪赃枉法的手段,弄的民怨沸腾。
“凡贪赃枉法者,不论多少,不论大小,一律斩首,家眷流放辽东为戍边将士奴隶!镇抚司、宣义司、御史台主官罚俸半年,涉案之地的监察人员一律罢免。”
贪、官污、吏为何屡禁不止?
还不是犯罪成本太低了?被抓到了也没关系,总有人保他们不死,在下面混几年,过了风头,改头换面,上面自会有人重新提拔。
被查到的永远是冰山一角。
许昌街头,一百一十七人被按在木台上。
嚎哭之声甚是凄惨。
“冤枉啊……”
到了此刻,他们仍不愿认罪,觉得只不过多拿了一些,罪不至死。
百姓们指指点点,仇恨的眼神仿佛要淹没他们一般。
杨峥走到孙昭面前,每一个被赐字的人,都是出类拔萃之人,被寄以厚望,也被杨峥当作子侄门生,想起他们信誓旦旦的模样,杨峥就觉得无比讽刺。
孙昭泪流满面,“罪人愧对陛下。”
“现在说这些晚了。”杨峥满脸寒霜。
有些人为了财,有些人为了女人,有些人是被拉下水,而有些人是为了名。
“罪人临死之前,有一心愿未了。”孙昭居然主动提起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