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军队建设三(1 / 2)
李飞三人又对这些军需物品的生产进行了初步的计划和分工。
野外帐篷、睡袋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将棉布浸入桐油中,干燥后,再在表面刷上一层桐油,干燥后就制成了油布。
既可以挡风遮雨,还能保暖,而且结实耐用,用来做帐篷和睡袋再好不过了,此两项军需由周曼如负责设计生产。
李飞说的单兵口粮主要用于长时间远途作战,后勤供应不上,又不便于生火条件下的耐饥品,类似于后世的压缩饼干和能量棒。
当然大规模的作战,还是需要后勤补给的,野外吃上热乎的饭菜,对提振士气帮助很大。
但是炊事班的配备,对于目前不到三十人的特战排有点大材小用了,等以后有了一个连再说吧。
刘希森听了李飞的描述,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切糕咋样?体积小、热量高,而且口味也不错,关键是水分含量极少,常温下能保存一个月以上。”
“对啊,我咋没想到。”李飞大叫一声,拍了自己脑门一下,当下定下了单兵口粮。
刘希森热爱烹饪,切糕就由他生产了。
水壶、饭盒生产也没啥技术含量,用一块薄铁板焊接而成,按照《与明同行》上的图纸,这些谷德完全可以实现,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生锈。
这个时代,李飞三人做不出不锈钢,生锈就生锈吧,勤刷勤洗吧,用坏了就换新的。
军用背包就更简单了,以油布做内壳,不易变形,外面蒙上迷彩布,易于伪装,按照现代背包的设计图纸,李晓梅她们完全可以做到。
切糕、饭盒、水壶、背包的生产,则由刘希森负责设计生产。
其他的工兵铲、军刺、匕首、望远镜、瞄准镜、钢盔、防弹防刺服等物品则由李飞负责。
工兵铲、军刺、匕首和钢盔的制作都没有问题,只要给谷德图纸,再加上李飞的帮助,这些他都可以变成实物,明代匠人的水平还是蛮高的。
这些作战及辅助装备,全部用坩埚钢制成,强度、韧性和抗击打性能,均远超这个时代的苏钢。
但防弹防刺服就比较有难度了,首先材料就不好找。
现代的防刺服都是用超高强度的纤维布料制成的,重量轻,韧度高,可以有效防刀砍和匕首刺。
但是在十七世纪的明朝,这种布料想都不要想。
李飞研制的防刺服,采用的防刺背心的设计,基本布料是双层加厚油布,然后里面按照一定距离横竖镶嵌铁丝,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防刀砍和防刺伤的功能。
铁丝则是外购的,因为明末已经有了铁模拉丝技术,上次李飞和刘希森制造手摇式发电机的铜线就是铜模拉丝而来的。
《天工开物》中记载:“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
尽管费用昂贵,但李飞还是狠了狠心,花了二百两银子买了二百斤铁丝,用来制作五十副防刺服。
有了防刺服,防弹服的制作就简单了,李飞在防刺服的前后,做了两个插兜,直接插入钢板就成了简易版的防弹服。
李飞设计的防弹防刺服虽然简陋,防弹功能甚至比不上这个时代的重甲,但是胜在制作简单,重量轻,也有了一定的防护功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