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治理河患(1 / 2)

加入书签

辽国细作一事,却让赵煦很是满意。

皇城司终于立了一次功劳了,也不算白养了他们。

但赵煦不会知道,危险不但没有排除,反而愈加隐蔽,或者说愈加危险了。试问,宋辽两国互相经营了这么多年,国内的敌国细作岂能是一网打尽的?肯定还有散落在各处,或者隐匿起来的。这未知的敌人是最可怕的,更何况那是潜伏起来的毒蛇?

不过张正书也知道,如果谍战是能一劳永逸的,那就不叫谍战了。想都不要想,在出入境那么随便的古代,安插一个细作会是多么容易。潜伏和反潜伏,将会是缠绕一个国家建立到灭亡的全部。

现在,该把精力放在提升国力上面了。

这一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按理说,乍暖还寒时候,是不宜播种的。张正书当然也知道天时的问题,但他的千亩田地上还覆盖着茅棚,这点寒意就不怕了。早在几天前,收割完最后一茬蔬菜,这千亩田地就不再种植蔬菜了,而是按照严格的间隙,种植了棉花。更重要的是,这土地里已经提前施了足够的肥料,还间接种上了大豆。

大豆的根瘤能提供足够的氮,这种肥料可以让棉花增收,是最为天然的肥料。再加上大豆和棉花的生长周期、成熟期基本相同,也是一个利好的因素。只要注意间隔问题,留下足够的空间让棉花生长,打多点棉花是非常可能的。因为大豆和棉花的生长高度和株密度都相似,不利于通风光照。解决了光照问题,其实这两者是最好的互补。

当然,这个间种的法子在后世不受待见,是因为后世有人工合成的氮肥,自然不需要用到大豆了。再加上棉花种得密一些,也能种多一些,打多一些棉花。农民都是会算数的,省下来的那点氮肥钱,恐怕都没有把亏的钱给赚回来。于是,间种大豆的法子自然就不流行了。

可在大宋,大豆的根瘤,就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氮肥,张正书哪里舍得放弃?

把种子种下后,等大豆和棉花破土而出,再过得十几天,就可以撤开茅棚了。

到时候,只需要精心打理,这棉花丰收就不是问题。

了却了心愿之后,张正书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