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259章 庶贵商政民意足三(2 / 2)

加入书签

新的种植技术,新的田亩制度,新的税收制度,种种这些,都需要有相对应的文化知识才能完成。

因而在讲清楚道理之后,每个连都要推选出一个大家信得过的、聪明伶俐一些的年轻人跟随墨家去沛邑脱产学习一段时间。

墨家如今有钱,脱产学些的衣食倒是可以提供,但是他们的土地尚且需要别家人户帮着种植。

墨家承诺会调派人手,帮助商丘民众在制定法度和新的田亩制度后,开井田、通阡陌,划分土地。

一整套的事,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墨家的人手不足,这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制约墨家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只是,人不是庄稼,可以一年一茬收获。

想要学会基础的文字、九数之类,少说也要三五年时间。

几年后这些各连的人返回后,将会成为基层的连长里长之类的职务。

除了这些年轻人之外,宣义部还希望每里抽出一名儿童跟随墨家去沛县学字,回来后将要教授其余孩童学习文字,然后由各家共同提供此人的食宿。

此时如果能够学习文字,就是一种奢侈,非是士出身,很难有学习文字的机会。

而原本的各种鸟篆,学习起来又极为复杂麻烦,因而导致识字的人极少。

墨家如今有冶铁技术在手,资金可谓源源不断,提供数百儿童的食宿并不是问题,这是一件将来垄断知识的大事,墨家众人极为重视。

商丘的民众也极为重视,说都知道这样的好事若是能轮到自己孩子,简直就是天上掉饼。

至于说离家太远,数年不能见之类,对于儿童动辄夭折,全家每天吃葵菜粟米的庶民而言,并没有这么多矫情。

一时间为了公平,也就只能选择抽签的方式,毕竟太多的儿童墨家就算能供养得起,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来教授这一切。

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这一次抽签不分男童女童。

一里五十户内的百姓,符合条件的孩童全部集中起来,由他们自己抽签,抽中的就可以跟随去学习。

一时间除了商议询政院庶民院的第一次会议之外,抽选儿童前往沛邑学习的事,就成为了商丘的第一大事。

民众们自然不会去关心宋公吊唁死去之士的事,反正也与他们无关。

街巷之间,民众们不是在讨论即将到来的变革,就是在讨论谁家的孩童抽中了可以前往沛县的名额。

抽中之家一个个喜形于色,没有抽中的也只能暗骂几声:这些抽中的孩童回来是要教授文字的,但是回来的时候,只怕已是五六年过去,不可能再教授此时一般大的同伴了,也就意味着那些人家的孩子只怕也没有学习文字的机会了。

名单已经定下,邻里之间也就没有了之前的不安。

正如子反当年讲给楚共王的故事一样:一只兔子在街上跑,数百人都会去追,然而当这个兔子属于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其余人就不会去追了。

抽签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选择,负责这件事的适也没有时间在这个商丘考察哪个孩童更为聪慧。

重新恢复了平静关系的邻里,便开始讨论询政院会议之后的种种。

“听说询政院会议定下法度之后,咱们就要去外面砍伐木材,准备制作墨车,前往沛县运粮了。”

“是的,昨日遇到适,他是这样说的。除了运粮,还要抽调一些人去平整道路。他说这是为咱们自己忙的,也不是为君子贵族王公,这是有道理的话啊。”

“到时候,那些被选中的孩子,都要坐在墨车上,一路送到沛县。我听说是这样的。”

一群人讨论着,便幻想出一幅场景。

浑黄的道路上,数千人推着墨车,上面坐着一些孩童,有男有女。人们携带着简单的干粮食物,前往沛县运输粮食,回来的时候那些坐着孩童的地方,换成了一个个的装满希望之种的大竹筐……

这是一幅很美的场景,因为充满了希望,而不是逃荒的绝望。适与墨家众人,也曾幻想过,绝不会让墨车成为民众逃荒的标配工具。

在民众们讨论着希望的时候,贵族与宋公则对这件前所未有之事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