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内,桓温正焦头烂额。
权臣通往顶峰之路比想象当中的更为艰难,当年王敦、苏峻也曾攻入建康,只差最后一步,被士族豪强们联手弄死了。
“周氏世代豪门望族,为吴人所尊奉,周止起兵,其祸非小,殿下当速速发兵,平息此乱。”谢安拱手道。
之前已经提醒过桓温要赏赐士卒。
桓温置若罔闻,荆州军不仅在建康城中公然劫掠,还在周围烧杀掳掠,手段不比胡人温和多少。
不过,桓温也有自己的苦衷,战前已经许下承诺,总不能食言而肥吧?
今时不同往日,对士卒失信,后果有多严重,桓温心知肚明,以前还能靠威信镇着,如今连荆襄都丢了,威信荡然无存,如果不放任士卒掳掠,这些人早就散了。
没有好处,人家凭什么追随你?
手上的这支人马已经成了最后的依仗。
需要烧杀掳掠来稳定军心,释放压抑的郁气,顺便提升士气。
只是没想到一放任,就不好收拾了,士卒一路从建康抢掠到曲阿,无恶不作,与胡人一般无二,激起了民愤。
“建康诸军一动,若北寇南下又当如何?”桓温已无往日的镇定从容。
荆襄、合肥的梁军不断南下,侵扰边地,剑阁更是直接投降了。
“梁军只是佯攻而已,且有长江为天堑,江东可保无虞,周止方是腹心之患。”谢安拱手道,语气还是往常那般淡定。
桓温目光一闪,“腹心在内,而不在外!”
率军离开建康,若是有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大大不妙了。
这些士族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
一旦桓温出兵,与周止两败俱伤,谁渔翁得利,再明显不过。
很难说谢安为了谢家的荣华富贵,会不会联合王彪之、司马昱出卖自己,与本土豪强再次妥协。
只需将建康城门合上,桓温又成为丧家之犬。
所以他宁愿死在建康城中,也不会出城迎敌。
“孤能依靠者,唯卿一人尔,如今内忧外患,安石不可弃孤而去。”桓温脸上挤出一抹笑意,但眼神却带着几分寒意。
上一次讨伐乱军,北府军出人不出力,让桓温不得不与王氏妥协。
这一次若还是如此,就不是妥协能解决的。
不把这些本土豪族打服,他们不会轻易低头。
谢安自然能听出话中的分量,“殿下放心,我等皆是衣冠士族,讨平叛乱,责无旁贷。”
“孤在建康静侯佳音。”桓温揉了揉额头,低下头去,仿佛睡着了一般。
第七百一十八章 乞和
不出意外,蜀中这块经久战乱的土地,轻松被薛强攻入。
一路剿抚并用,沿路城池关隘,纷纷投降,连成都都没怎么抵抗,就开城迎接梁军。
江东陷入内乱,让晋军完全没有心思防守,兵力都集中在巴州。
巴州多崇山峻岭,长江从中蜿蜒而过,关塞极多,易守难攻,薛强暂时难以攻陷,就地在屯兵于蜀中,招抚流民,清剿山贼、盗匪。
蜀中渐渐安定。
中线,徐成亲自率新招募的镇军,攻打乐乡、公安、夷陵等长江要塞。
不过对阵的是谢玄率领的北府军,无可奈何。
晋军还有水军为助,一旦战事紧急,水军随时支援。
有些人是天生的将才,谢玄展现出杰出的将才,竟能与徐成、梁啸两员老将斗的旗鼓相当。
几场鏖战下来,镇军伤亡颇大。
东线战场上,邓遐和梁啸联手,以镇军为先锋,猛攻东关,伤亡一万七千余众,终于拿下这座关口,随后又与桓冲的江东水军在濡须水中缠斗。
李跃读着各地送回的伤亡表录,没有任何怜悯。
大部分镇军都是从幽州代北迁徙过去的夷狄,披上一件皮甲,被身后黑云军驱赶上阵……
既然是打仗,伤亡肯定再所难免。
也许是压迫的太狠,淮南再次爆发了叛乱,匈奴人刘貉于居巢揭竿而起,号称大单于、晋征北将军,聚众两万,反攻梁军。
桓冲率军北上,试图与刘貉夹击东关,重新夺回这座要塞。
不过逆水行舟,终究没有马蹄快,梁啸率五千黑云骁骑快刀斩乱麻,突击刘貉部,阵斩七千余,四千余俘虏皆斩于濡须水,河水为之赤。
桓云见尸体堵塞河道,率兵退回濡须城。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