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7节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但鬼子怕伪军投共……要是让伪军觉得处处受怀疑,动不动就被当作奸细枪毙,活都活不下去了,还能跟着鬼子干吗?干脆投共算了!

因此,冈村宁次知道奸细是抓不完的。

奸细抓不完,情报也肯定是要泄漏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其不意……

第712章 轰炸

冈村宁次知道,在临汾机场起飞的飞机是无法做到“出其不意”的,八路军如果已经有了飞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一整套的预警机制,飞机刚从临汾起飞,消息马上就会传到八路军机场,其结果只是让帝国军队浪费一批炸弹并打草惊蛇而已。

因此,冈村宁次命令轰炸机中途转场时直接挂上炸弹,然后穿过顽军空域直飞八路军机场……

冈村宁次会做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是八路军就算建立了预警机制,但怎么也想不到帝国轰炸机会从顽军方向飞临其上空。

其次,顽军的航空兵已经被帝国军队打得不敢升空作战,因此轰炸机只需要少数几架战机护航就可以,这也达到尽可能节省燃油的目的……此时鬼子四处开战,同时鹰酱那又对其实施禁运,其对燃油的节省和计算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冈村宁次知道顽军与八路军不合,即便顽军知道有轰炸机飞过他们上空而且目标是八路军,顽军也不会通知八路军。

这一点倒是让冈村宁次猜对了。

鬼子这些轰炸机是冠冕堂皇的从郑州上空飞过,再沿着黄河防线直插八路军在黄河西岸的机场。

驻守郑州的是顽军第3集团军第12军,军长初时还以为鬼子轰炸机是轰炸郑州,赶忙下令防空警戒。

也难怪军长会这样想,此时的郑州可以说是抗战的前线……41年10月曾被鬼子攻陷,20多天后又被收复。

但军长躲在防空洞内等了半天也没听见炸弹的爆炸声,他疑惑的走出防空洞举起望远镜往轰炸机离开的方向一望,发现它们的飞行方向有些奇怪。

军长返回指挥部在地图上一画,然后就明白了,其目标很可能是八路军。

但是军长心下又一阵疑惑,鬼子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的对八路军这么大动干戈?

要知道八路军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值得轰炸的目标……要么是茅草屋要么就是山洞,炸八路军的战果可能还抵不上丢下去的炸弹。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炸的话,那就是运城。

但这方向又不是运城,而是直指黄河西岸……

下一秒,军长就想到了,听说最近八路军得到一批飞机,而且是鹰酱增援的飞机,鬼子的轰炸机很可能是奔着这批飞机去的。

军长马上把自己分析的情况向上级报告。

但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结果……

上级的回答是:“勿需妄加揣测,静观其变!”

军长十分无奈,虽然他也想通知八路军,但一没有联络方式二又担心会落下通共的罪名,只能重重的将电话往机座上一摔,然后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结果就是鬼子的轰炸机无惊无险如入无人之境的通过了顽军的区域,接着又没有半点征兆的出现在八路军的机场上空……

沿途许多军民其实发现这些飞机了,但因为飞机在高空飞行看不太清,且还是从顽军方向来的,就想当然的以为是顽军的飞机,甚至还把它们当成是去轰炸鬼子的,不但没报告还挥手欢呼。

是时的八路军机场的确没做好准备。

原因是八路军用于藏飞机的坑道还没做好万全的准备……就像之前说的,坑道内较潮湿,有些地方甚至还渗水。

王学新想了许多办法,比如用石灰、木炭等,但都不太理想。

原因是这水汽是从山体内部源源不断的渗出,不是说将洞内空气的水份吸干就行的。

另一方面,就是飞机始终藏在坑道里也不是办法。

这是道格少校提出来的:“如果我们的飞机一直藏在山洞里,这样虽然安全,但却过于被动!”

王学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知道“被动”的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飞机应该升空与敌人作战将敌人的战机阻挡在一个安全线之外,而不是一直藏在坑道里。

如果一直藏在坑道里等它发霉、生锈,那有飞机跟没飞机有什么两样?

从这方面考虑,飞机平时也不应该长时间放在坑道里。

因为放在坑道里将它拖出来必然会浪费一些时间,飞机紧急升空那是争分夺秒的,花几分钟时间将其从狭窄的坑道里拖出,很可能就失去了最佳战机。

综上考虑,战机一直都停在坑道口外,在外面更通风不用担心受潮,同时距离跑道近,有情况时飞机可以直接跳上飞机紧急起飞。

如果说有什么保护的话,那就是在飞机顶上拉了一条长长的防水布。

防水布可以对飞机起到一定的保护,另外也可以避免让鬼子侦察机观察到目标……鬼子侦察机飞在空中往下看,只能看到与地面融为一体的防水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鬼子轰炸机突然出现在机场上空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狂轰滥炸,这批十架霍克81少说也要损失一半以上。

好在王学新想到了鬼子有可能偷袭提前了两分钟拉响防空警报。

就是这两分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防空警报一响,战士们马上就将战机推进坑道避弹。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