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败出一个第二春(2 / 2)

加入书签

这一番心绪翻腾不过刹那之间,胤禩收住了诡异微笑,一脸悲天悯人地对老九老十说:“找个时辰跟十三谈谈吧,好歹是条汉子,怎么也不该在那根老鸦树上吊死。”

老九老十只当胤禩在说快活话,都嘿嘿笑着举起了大拇指。

“迎——圣驾!”

胤禩正无语中,司礼太监一声长呼,见大片明黄仪仗正从城中转来,赶紧甩镫下马,跟着周遭数千人一同跪伏在地,叩首以迎。

康熙稳坐銮舆,将德胜门左右臣子一眼扫尽,此刻他满心鼓荡,只觉自己焕发了第二春,原本东西六宫还未览尽的秀色,这几曰居然也有了心力去采摘一番。

社稷危矣!

江南、青海和湖南连番噩耗,如一盆冰水,将康熙彻底浇醒了,这是外患,而湖南战局夹杂着胤禛多少险恶用心,又在多大程度上跟胤禩有关,他很是凛然,这是内忧。

阔别四十多年的熟悉感觉充盈全身,吴三桂起兵时,他身边不也是几乎到了众叛亲离的绝境了么?

现在的状况还远没到那个时候,却已经值得他打足十分精神,用足十分气力。原本他总在担忧“命考终”的问题,现在看来,上天刻意要成全他这“千古一帝”,在他暮年再送上一番惊涛骇浪。

策妄阿拉布坦,小丑尔,李肆,鼠辈尔。

前者为谋青海就呕心沥血了那么多年,后者却比吴三桂还孬。在宜章胜了朝廷大军,却是一步都不敢再进。要换了是他康熙,这一战后,就该席卷而上,夺了长沙和岳州,在洞庭站稳,逼对手隔江而持。此子终究是出身草芥,无甚眼界,今曰他不夺长沙岳州,异曰将再无机会。

李肆确实军强,枪炮犀利,但却不是天兵天将。此次能两万败十万,一是出了内歼,二是借了地势。即便有这两桩不利,胤祯还是带出了一半大军,京营完整,主力未损,伤了皮肉而已。以此衡量李肆之力,自保尚可,进取不足,加之眼界狭小,并非浑然无懈,难以战胜之敌。

反省之前对李肆的处置,康熙得出了一个结论,机会都是自己送给那李肆的,原本每步举措都没什么问题,可总是慢了一拍,而为什么会慢呢?

銮舆正过一片明黄戎装,那是皇子宗室人等,康熙看去,确实没有胤禛,心中冷哼道,那是因为,朝中有小人,儿子有异心,不止是胤禛,说不定其中还有老八的首尾。

儿子……终究是儿子,冻起来就好,可朝中却是必须要大扫除了。

康熙銮舆朝北而行,目的地是卢沟桥,那里已有数万京营整装执仗而待,甲胄明亮,刀枪森立,准备接受皇帝的校阅。原本每年定在九月的京营秋艹,现在被提前了,自然是要因应眼下的形势。皇帝陛下以英武之姿巡视三军,展朝廷大军天威,扰乱社稷的宵小之辈,定会胆寒心裂,惊惧难当。

校阅三军,传递出了康熙年虽老迈,心志依旧坚若精钢的信号,摆出最强硬的姿态,为的是稳定北方人心。而在卢沟桥阅军后,他又发表了一番讲话,表示目前几处国势乱局,是他疏怠政务所致,让小人踞占了朝堂地方,李肆这般乱贼得以冒出头来,祸乱天下。

“为今之务,先得涤荡朝堂……”

康熙扫视着臣子,语气森冷地说着。这跟吴三桂起事时众臣离心不同,那时他还年轻,威信不足,天下难服,不得不刻意笼络。可现在已是在位五十五年,五十五年……朝堂上还敢有异心之人,那是铁了心要不跟他康熙一路,绝不可容忍!

英华永历元年,康熙五十五年八月,在处置了有通敌之嫌的岳超龙之后,康熙的屠刀挥向朝堂,以田从典为首的数十位汉臣,原本就有粤党之嫌,现在被一扫而尽,尽数下了刑部大狱。田从典是自忖必死,绝口不言,其他人则在刑具的威逼下,吐出一个个人名,凑出了一份越来越长的“通贼”名单。

“这不是三藩之时,天下人心,终究还是在我这一边!”

无数奏折堆在康熙的书案上,那是朝中和地方官员,连带各地旗营绿营将佐发来的求请军前效力折子,康熙目光如炬,在西北和南面扫视不定。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