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那就证明给你看吧(2 / 2)

加入书签

在它们的文明史上,一定存在着类似于前置科技的东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话,锂硫电池的可能性很高。

残骸一号负极材料中的碳纳米小球,虽然和锂硫电池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存在着一定的启发性。

没有任何技术是一蹴而就的,在应用到锂空气电池中之前,类似的空心碳球技术,必定在其它地方得到过发展。

考虑到系统任务的那个提示,直觉告诉陆舟,那些空心碳球或许会成为解决锂硫电池技术瓶颈的关键。

于是,在研讨会上,他说出了这个不成熟的观点。

至于能不能让人信服,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研讨会结束后,出席会议的人纷纷离场。

坐在位子上还没动的王教授,表情却是有些不悦。

虽然按理来说,他没有不爽的理由,毕竟他是搞碳硫复合材料的,空心碳球也是碳硫复合材料的一种,但陆舟对他说话的态度,却让他很是不满。

搁在他的研究团队里,23岁的研究员,也就干个端茶倒水的活儿,还反过来教育起自己了?

不只是如此,他认为吕老对这个年轻人的重视太过了。

科研这东西虽然深奥,却真没什么技巧。方法无非是不断地实验,不断地试错,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再用经验堆砌新的理论。

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实验就像是赌博一样。

在锂负极表面添加表面聚合物材料的思路很多人都试过,moli公司砸了几个亿美元进去,破产之后被日电接盘,接着又砸了几个亿进去,但依旧没有出过成果。

你一个搞数学的跑过来,写几行公式算了个模棱两可的结果,随便做几个实验就把需要花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项目给搞定了,这运气也太特么好了吧?

要说心理平衡,那王海峰肯定是不平衡的。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一行就是这么的现实。

在此之前计算材料学不过是个冷门到大多数硕士学出来,最后都跑去搞软件开发的研究方向,但去年刊登在《自然》上的那篇论文之后,现在不少大学都在研究要不要给化院的通修课加一门泛函分析,或者放进选修里。

看了眼陆舟的方向,王海峰终于还是忍不住,和旁边的吴世刚院士抱怨了句。

“你说这小子是不是太狂了点?”

虽然在学术上的观点存在分歧,但大家都是搞锂硫电池的,大家私下里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到是这陆舟,是个突然冒出来的人物,以前国内材料学界根本就没有这号人。

然而吴院士和王海峰的观点却不同。

工程师出生的学者大多务实,在他的观点中,年龄、身份、门第都是次要的,虽然对陆舟的学术观点持保留态度,但这观点仅仅是学术上的。

而且,他说话一直比较直,有什么说什么。

在会议上如此,在平日里也是如此。

吴世刚看了王海峰一眼,反驳道:“他花自己的钱做研究,你还管的到人家头上去?咱们做好自己的研究就行了。”

说完,吴老先生便收拾东西走了。

先前被陆舟一句话给呛住的王海峰,这满肚子的抱怨又被老友的一句话给呛住了,不禁血压升高,憋得面红耳赤。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从嘴里憋出了一句嘀咕。

“得意个什么劲儿啊?拽得跟二五八万似得。”

说罢,他拾起了自己的保温瓶,拂袖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