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2 / 2)

加入书签

可是光有钱也还是不行,几万大军南下,沿途要吃要喝,有钱没粮也打不成仗,所以朝廷不但要解决银子的问题,还要解决粮食的问题。

可是粮食也不好弄,本来北方这些年来因为小冰川时代的影响,粮食产量便一年不如一年,动不动还闹饥荒,再加上朝廷不断的增加各种税赋,几乎已经榨干了老百姓手中最后的粮食,另外去年鞑子刚刚入寇,在京辅大掠了一番,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百姓被建奴掳走,抑或是跟着刑天军南下,也有人弃了家田,直接逃往了南方,倒是增加了刑天军控制区的人口数量,而京辅的人口剧减了许多,即便是有田也没人耕作了,在北方征粮来满足这么多官军的用度,根本就不现实,就连京师里面的人都是主要依靠的漕运从南方调运大米,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更何况现在大明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湖广已经被刑天军占了去,他们眼下仅能凭借着从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来朝北方调运粮食,就连四川的粮食,也因为刑天军攻占湖广,切断了长江水运,无法被调出川,使得南方调运往北方的漕船是越来越少,这都是大明面临着的巨大困难。

所以崇祯解决了兵饷的问题,便要解决粮食的问题,不得已之下,只得下旨,让丁启睿速速在南直隶想办法征调大批粮食,从运河转运到京师,来满足此次大军南下的用度,如此一来,就又消耗了不少的时间。

丁启睿也知道朝廷的困难,同时也清楚崇祯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建奴议和是为了什么,如果崇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南直隶便很可能不保,一旦南直隶不保的话,大明也就基本上等于完了,于是他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下令在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等地大索,凡是能翻检出来的粮食,都想办法搜集起来,调派大批漕船装船北运。

如此一来,等朝廷万事齐备,各路兵马奉旨开始南下的时候,却已经到了崇祯十三年的二月中旬了,整个战略的准备时间长达数个月之久,什么战役的突然性因为这些原因的拖延,都早已不负存在了。

朝廷这次和建奴议和,只不过是稍稍拖延了一下刑天军对南直隶的用兵罢了,根本就没有如同崇祯和陈新甲所设想的那样,和建奴议和之后,立即调大军南下对刑天军发动一次凛冽的打击,不给刑天军一点反应的时间,便将刑天军的老根拔掉,趁势和南直隶的兵马一起将刑天军绞杀。

可是却因为钱粮的问题,他们所设想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等他们真的准备好的时候,刑天军这边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第二章奉上!下午再更一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 蛇之七寸

过年前后,肖天健忙的也跟车轴一般,一边是命令冯卫汉亲自化装前去了京师之中,坐镇京师之中,搜集朝廷的情报,然后以信鸽传递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递回洛阳城中,使得肖天健可以提前调整部署。

当得知朝廷的窘境之后,肖天健顿时便在洛阳城笑坏了,崇祯这么做,可以说又是干了一次出力不讨好的买卖,他虽然被逼和建奴议和,也有雄心要利用关外官军的力量来一举讨灭刑天军,可是却最终还是棋差一招,高估了他对官军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没有真正的做好调动大军的准备,先是没钱,等咬牙拨出了内帑银有了钱之后,却没有充足的兵粮,等他筹到充足的兵粮的时候,便给了刑天军充分的调整机会。

本来在得知朝廷方面因为粮饷问题,拖延了他们大军南下的消息之后,军中以李信为首的参谋人员当即便提出了一个可以瓦解朝廷这一次行动的计划。

他们提出的计划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朝廷眼下北方没有充足兵粮的这个弱点,给朝廷来个打蛇打七寸,干脆直接掐住朝廷的咽喉,以刚刚腾出手的优势兵力,立即选择京杭运河上的一个或者两个点,施以突然打击,攻占京杭运河上的一段,彻底的卡死运河,阻止南粮北调,如此一来,朝廷便无法筹措到充足的粮食,别说是挥师南下了,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京师恐怕都会没饭可吃了,而攻打的地点他们都选了出来,一个就是山东的济宁州,另一个就是徐州。

这两个地方,眼下官军兵力都不多,而且距离刑天军控制区都很近,并且在肖天健北返之前,刘宝便已经做了对这两地进攻的计划,只差实施了,所以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上来说,打下这两个地方对于刑天军现在来说都是一件并不费多少力气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北方那些官军的吃粮问题,让他们没能力再南下对刑天军用兵。

这个计划可以说非常绝,如果肖天健听从他们的建议实施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甚至可以在几个月之内,便造成北方的严重粮荒,使得整个朝廷在北方的官军都丧失战斗力。

所以这个作战方案一经提出之后,军中诸将都表示支持,但是独独肖天健却迟迟不肯同意,而在肖天健的手中,这个时候已经拿到了一份情报,上面写着这一次将要奉调南下的官军的情况。

“辽东总兵吴三桂、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这些名字肖天健很熟悉,吴三桂自不用说了,其余的也都不算陌生,史上曾经的松锦大战之中,这些人都曾经出场,但是却在临阵之际,相继争先恐后的率兵逃离战场,只有曹变蛟和王廷臣、丘民仰等少数总兵官没有逃走,死守松山最终城破战死沙场。

肖天健想不出崇祯是如何选人的,为何偏偏要选这帮人入关来对付他,如果是曹变蛟和杨国柱的话,他可能还会因为这两个人算得上是抗请英雄而放他们一马,但是这份名单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

其他人不用说了,单单只是这个吴三桂,便对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要知道这厮可是历史上可以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齐名的超级大汉奸,在肖天健的原定计划之中,有朝一日他北上攻打京师的时候,迟早会有机会和此人一战,要么将此獠收降,要么此獠可能会像原来历史上的那样降清,最终都是要和他有一次大战的,不杀此獠肖天健觉得难平心头之恨。

可是万没想到,历史被他搅和的面目全非,他居然有机会在这个时候,便和此獠相遇。

李信等参谋部的人提出的计划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是非常好的一个计划,但是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也很大,那就是只要掐断大运河,那么整个京辅和关外乃至是山东,都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粮荒问题,现如今他的计划并没有立即便向北去取京师,在他看来,北上取京师之前,南直隶就必须拿下,然后再对京师进行最后一击,不给大明朱家半点回旋的余地,同时也做好北上和建奴进行对决的准备。

现如今推翻大明王朝早就不是肖天健的目标了,在他看来,大明覆灭不是什么要考虑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拿下京师之后,要面对着建奴入关,他必须汲取历史上李自成的失败经验,防止自己以后也步李自成功亏一篑的后尘,不但没有能拯救中华,反倒成了引寇入关的历史罪人。

如果现在他就卡住大运河的话,那么势必造成整个大明在北方的防御体系的彻底崩溃,一个弄不好,就可能在他还没有彻底准备好和建奴对决之前,吸引建奴先行南下入关,逼得他不得不在没有攻下南直隶之前,便要率部去和建奴进行最后没有把握的对决,一旦失败的话,那么整个中华可能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他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便可能会付之东流了!

所以虽然李信他们的计划很有吸引力,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肖天健却并不愿意走这步棋,因为一个弄不好,便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建奴提前入关,这个时候,他还是需要大明在北方的防御体系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让他有时间先将中原腹地彻底控制住,拥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来支持他和建奴最后的对决。

更何况这一次他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碰上了吴三桂率部南下,要知道这厮如果今后一旦投降了建奴的话,对于汉人来说,很可能造成灾难,他麾下的数万关宁军一旦降清,便会成为清军入关的急先锋,所造成的危害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眼下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对上吴三桂,如果做的好的话,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先将这厮干掉在中原腹地之中,便等于为以后彻底先解决掉了一个大汉奸,避免了许多麻烦事。

故此肖天健在拿到了这份情报之后,又对李信等参谋所提出的计划详细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计划。

对于肖天健否决掉了这么好的一个作战计划,众将都觉得不太理解,为此肖天健笑道:“何必如此?难不成此次官军南下,尔等都怕了他们不成?什么阴谋阳谋,在我肖某看来,都用不上,既然他们要提前决一死战,那么老子就给他们这个机会,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们便是!此事休要再提了,就让他们来吧!现如今咱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囤积物资,给他们以迎头痛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肖天健没法对手下人说今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自己知道曾经的历史上发生过什么,给他们说这次来的吴三桂今后将会成为大汉奸投降满清鞑子,更何况有些计划现在他也不便说出来太早,比方说掐断运河便可能会造成北方大明建立的防御体系彻底的崩塌,可能会引得建奴军提前叩关南下,使得他们要提前面要和建奴决战,这种事情暂时还不易告诉手下人。

但是私下里肖天健却和李信做了一定的沟通,毕竟李信现在是他的参谋长,许多事情他需要李信明白,所以便将一些考虑的事情告知了李信,李信在听罢肖天健的想法之后,也不由得惊叹肖天健考虑问题之深。

他在和其它参谋设定这次攻打济宁州和徐州的作战计划的时候,仅仅只是想到了如何阻止北方官军南下,却没有朝更深处考虑,现在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他才知道,肖天健不单单只在考虑眼下的大战,而且甚至已经考虑到了今后北伐的事情了,而他提出的这个计划,显然和肖天健的长远计划有冲突,很可能提前造成北方的官军防御体系的雪崩,所以在了解了肖天健的想法之后,李信立即便打消了继续劝肖天健听他的话的想法,当即点头到:“原来如此,卑职没有想到主公居然已经想到了这么远了!卑职对主公实在是佩服!既然如此,那么卑职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这个计划也就作罢了吧!

不过卑职以为,于其坐等他们南下,倒不如我们提前像以前那样主动出击为好,省的大批官军南下之后,进入到我们眼下的控制区之内祸害百姓!眼下各部主力都已经抽调完毕,陈驻于了开封、卫辉、洛阳一带,虽说物资尚有欠缺,但是毕竟我们可以先行北上,后方继续转运物资朝前补充便是!

另外眼下我们还不清楚官军会走那条路南下,倒不如主动一点,逼着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迎击我们!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肖天健听罢之后稍一考虑,便立即点头道:“你说的不错!预期坐等他们南下,等于是将主动权交给了朝廷那边,我们要被动的应付!倒不如我们主动出击,逼着朝廷照咱们的想法南下,这样一来主动权便抓在了咱们的手中了!呵呵!我这段时间只顾着后勤方面的事情了,却忘了这一点,你提醒的很是时候!就按照你的意见办吧!不过既然主动出击,那么我们也总要选一个地方下手,攻其必救,迫使朝廷必须按照我们的想法出兵才行,你不妨说说,我们先对什么地方下手吧!”

两个人说着说着便一起走到了厅中悬挂的那副巨型的大明手绘地图前面,站在地图前面开始观察了起来。

“如果主公问卑职先打何地的话,那么以卑职所见,还是要先打这里!”说着李信用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点。

“济宁州?还是济宁州?”肖天健不由得笑了起来。

(第三章到!弟兄们,让打赏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呵呵!)

第一百五十七章 错综复杂

明代自从朱棣迁都北上,定都北京之后,整体上大明的政治文化中心便开始北移,同时大批人口也随之北移,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得北方人口增长很快,同时也大量的开发了北方的土地,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使得防御北方蒙古人南下入寇更方便了一些。

但是带来的问题却是北方每年都需要南方大批的朝北方转运各种粮食,来满足北方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大明自朱棣迁都之后,便对京杭大运河十分重视,专门设官来官吏漕运之事,并且过一段时间便要对运河进行疏浚,始终保持运河的运力。

虽说海运也可以替代漕运,但是长时间以来,大明自郑和之后,便回归了封海的政策,海运始终没有能像宋元时期那样兴盛起来,更何况漕运也牵扯了几乎成百万人的生计问题,和许多官吏以及靠着漕运发财的商贾的利益,故此大明始终对漕运都非常的重视,一旦要是漕运出了什么问题的话,北方便很快会陷入缺粮的境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