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制

另外这半年多来,肖天健留在北京,除了关注着辽东战况之外,也关注着北方的疫情,他最担心的北方鼠疫之事,在这一年之中,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的爆发,由于北方提前平定下来,加上太医局方面和各地官府受命重视北方疫情的控制,虽然年初四月间在宣大一带和河北保定府一带,确确实实小规模的出现一些疫情,但是据太医局的回复,这些地方的疫情并不属于鼠疫,而是属于一般性的时疫。

由于官府的重视,这种疫情发现很早,太医局又有提前准备,一经发现便立即调集大量药物进入疫区,并且按照肖天健的旨意,派兵对疫区进行封锁,并且对于死亡人员的尸体进行火化深埋处理,同时在疫区派发预防药物,设立施药处进行施药,免费治疗感染时疫之人,另外还对于疫区进行消洒,所以这种小规模的时疫,并未大规模的扩散,很快便被扑灭。

进入冬季之后,历史上可能发生的那场大规模的鼠疫,并未在北方出现,这也让肖天健彻底放心了下来,再也不用为这件事担忧了。

再者由于大中朝早已定下要定都北京城的事情,在这件事最早议定之后,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便开始提前在北方布局,本来北京就是大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大中朝又要定都北京,肯定今后北方会再次繁荣起来,所以一些商人便有意识的提前到北方置办产业,虽然大中朝推出举措,限制土地的兼并,但是却鼓励商人到北方投资兴办各种实业产业,同时也推出各种措施,鼓励南方朝北方乃至是陕西移民,填充这些年来北方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人口剧减的土地。

所以这一两年来,南方的商贾和移民,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纷纷朝着北方移民,大中朝朝廷也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引导北方农业结构的改变,一是大力推广农业部门新选育出来的优质种子,另外大面积扩繁种植产量高而且耐旱的作物,比如玉米红薯之类的品种,同时也通过南方,引种了马铃薯也就是土豆,开始在北方扩繁,以此来改善北方种植结构,提高北方农田土地的但产量。

而且肖天健为了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提高中国人饮食营养,大力鼓励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家庭的鸡鸭鹅以及猪牛羊的养殖,田间地头的空地也鼓励人尽可能的利用起来,种植上蔬菜以及高产的南瓜等农作物,以此来引导农民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于赋税方面,其实大中朝也并没有降低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甚至于比起明朝的赋税征收额度还要高一些,但是大明之所以老百姓负担不起朝廷的赋税,原因并不是赋税太高,而是下级的官吏以及胥吏们在征收赋税的时候,所增加的各种加派以及规费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东西,这才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

这些钱收上来之后,并未进入到国库抑或是地方府库之中,而是让各层的官以及胥吏们给收入到了他们的私囊之中,在大明朝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家都按照这些潜规则办事,老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这才导致了最终大明朝财政的崩坏以及民间造反浪潮。

但是大中朝建立之后,便针对这些弊政,接连出台各种措施,先是提高官员的收入,也就是他提出的高薪养廉政策,大中朝官员的薪俸超出明朝官员薪俸了数倍还多,每年还拿出一笔钱,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优良的官员,还可以拿到一笔颇为不菲的奖励。

另外进而将胥吏的薪俸也改由国家负担起来,也给其比较高的薪俸,虽然这么做明里增加了相当多的财政负担,但是却将一大块灰色收入纳入到了国家管理体系之中。

将之前官吏联手暗地里做的一些事情,归入到了明面正规途径之中办理,解决下层胥吏生计的问题,使之可以用薪俸养活家用。

另外推行改良版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政策,重新清理丈量土地,定制新的税额,避免那些地主通过各种手段隐匿田地,规避田赋,尽可能做到公平,谁的地多,谁交税就高,地越多交税额度也越高,有力的抑制了地主对于土地兼并的热情。

在搭建起这些制度之后,严令各地取消像之前旧明时代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加派以及规费之类的东西,又接着出重拳整治前朝胥吏,各地对于前朝的胥吏,都进行了清算,杀了一大批前朝各地身负恶名的胥吏,大块了人心,稳定了地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取消了加派到老百姓头上的各种负担。

另外肖天健着令各地官府将财政收入交到中华银行进行代管,以中华银行代理管里地方财政户头,使得地方官员不经手钱物,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什么火耗之类的东西,掐断官员捞钱的一些途径,总之大中朝推行这些制度,大幅度的减免掉了之前大明百姓身上的负担,使得老百姓在种田交税之后,可以留下足够他们生存的粮食,手头上今后会有所结余,老百姓要求其实就这么低,吃饱肚子能活下去,手中多少有点小零花钱,能穿上遮体御寒的衣服,想要再让他们抄家伙造朝廷的反,门也没有!

所以这几年来,老百姓眼看着日子一天好过似一天,每一次夏粮秋粮收获之后,都可以存下一些粮食供他们食用,各地的匪患也自然而然的开始消声灭迹,实在是有些冥顽不化的悍匪,继续作恶,各地官府和军方对其便施以重拳,撵的他们鸡飞狗跳无法为生,最终只能落得一个被俘之后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大中朝的财政收入从最初元年时候,一年下来财政收入不到五百万两白银,到了第四年的年头的时候,已经激增到了近两千万两,几乎达到了大明王朝财政收入最高的阶段,而且下一步增长的空间还非常巨大,户部甚至乐观的估计,到天元五年末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中朝的财政收入突破三千万两白银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当然收入高,支出也高,肖天健下旨在全国各地兴办各种新学,开办各种矿冶,另外要求各地在农闲时候大肆修路,维修疏浚河道,兴修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对土地进行改良,等等举措都要花钱,所以各地看着财政收入流水一般的进账,但是马上便又通过各种途径流水一般的花出去。

为了监控各地财政支出的情况,肖天健考虑再三之后,下旨在监察院下设立一个总审计局,各省、各府、州县所花出去的钱,交由总审计局进行审计,省的下面的官员,通过这些事物,从财政支出里面大肆捞钱。

如此一来,天元四年的时候,总审计局单单是通过这样的审计,便查获了数百起贪墨的罪案,对于贪墨官员,肖天健下了狠心,虽然没有采取像朱元璋那样,对他们剥皮实草,但是却下旨抄没其家产,犯罪官员该杀的杀,该发配劳改的劳改,而且即便是不判处斩立决,活刑也判的极重,许多贪墨官员和胥吏,除了被判处终身劳改,永不释放之外,还在判决之后,不论是死罪活罪,都在服刑之前,先是在他们犯案之地扒光他们的衣服游街示众,然后再发送他们返回原籍游街示众,让他们丢人丢到家门口,最后才该杀的杀,该送往劳改营的送往劳改营服刑。

这样的刑罚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更要让他们比被判处斩立决还要感到惧怕许多,能当官的都是读书人,羞耻之心是比较重的,当官对他们来说,可以光宗耀祖,但是犯下贪墨之罪的时候,扒光他们游街示众还要返回原籍再来一次,让他们彻彻底底的颜面扫地,除了他们个人蒙羞之外,整个家族都要跟他们一起蒙羞,很长时间他们家族的成员在当地都抬不起头,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这无疑比杀了他们,更让他们感到惧怕。

另外肖天健下旨,规定每一年各级各地的官员以及胥吏们,都要到各地的劳改营之中参观一次,亲身体会一天时间劳改营中犯人的工作和伙食,以此作为对官吏们的警示作用。

数管齐下,官吏们仔细想想,现如今朝廷开给他们的薪俸,已经着实不低了,足够他们过上相当体面的日子,要是再因为伸手捞钱而犯事的话,那就大大的不值当了,所以大中朝一手拿钱实施高薪养廉,一手拿刀重拳打击贪腐的政策,还是起到了相当不错的作用,再加上监察院的独立监察权作为监督,大理寺独立审案权力,使得官官相护也受到了很大的遏制,有效的阻止了一条线一烂一窝的窝案发生,使得官吏们人人对贪墨之事自危不易,这天下大有一番新的气象,说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也不算过分。

第二百章 四面楚歌

天元五年开春之后,随着辽东气温逐渐回暖,停滞了一冬的辽东战事,随即便又开始展开。

北方海冰逐步融化之后,三月末的时候,在海港中休整了一个冬天的船只,再一次纷纷开始装满了货物,又一次开始杨帆出航。

满载着各种物资的海船,开始又一次停靠在了辽东半岛东西两岸的码头上,随即开始补充到了辽东诸军之中。

与此同时和船只一起抵达辽东的,除了一批批新增的兵马之外,还开始出现了一批批的新移民。

辽东经过去年的大战之后,大批建奴控制的地盘被清洗一空,土地再一次撂荒,成为了无主之地,这些土地自然被大中朝收归国有,成为了官田,冬季的时候肖天健和内阁大臣们考虑到今后对辽东的实际控制问题,经过商议之后推出了辽东移民计划。

新的移民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土地的分配问题,大中朝向国内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开招募移民北上,凡是同意前往辽东定居的移民,朝廷每户人家给予一定的现金,作为安家费使用,供其在辽东建造房屋,购置农具之用,同时按照每户人家的人口给予每个移民五亩免费的官田,供其进行耕作,而且还免除他们两年时间的田赋,第三年田赋也给予减半收取,一旦受灾的话,还可以延长减免田赋的时间。

除了授给他们的私田之外,如果移民有力气扩大种植的话,还可以从辽东当地官府手中佃租官田进行耕种,而他们佃租的官田耕种下来缴纳的佃租,也在第一年免收,第二和第三年减半收取。

另外凡是愿意到移民辽东的农户,在前往辽东的途中,一切吃喝用度全部由朝廷负担,每天每人给粮二斤,每个月每人给盐半斤,如果自带耕牛的话,还给耕牛一定的补助,朝廷并且负责为他们提供船只运送他们渡海,并且派兵在第一年的时候,给他们屯驻地提供保护。

这种招募移民的条件可谓是十分优厚,一些胆大的农民,自身又在家乡没有多少土地,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同意应募,拖家带口的在各地官府统一组织之下,开始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沿途官府会为他们提供临时住所和饮食供应,甚至于会隔一段路,便设置一个医疗站,为他们治病,一旦途中有人死亡的话,还给他们提供棺材和土地,供他们亲属埋葬。

过罢年之后,这些各地应募的移民便开始分批抵达胶东一带,抑或是山海关一带,然后分别乘船或者在军方的保护下前往辽东各个屯驻地进行安置,随行的还有一批新任命的官吏,另外还有一批官吏提前到达进行布置安排。

所以在天元五年开春之后,一股新的移民潮便在大中朝国内掀起,大批移民开始朝着辽东移民。

当然因为辽东战事尚未结束,这个时候移民数量还不可能多,第一批移民数量也仅仅只有几万人左右,可是这对于大中朝来说,便是今后控制整个辽东的种子,随着辽东战事结束之后,便会有更多的移民出关前往辽东,只有辽东汉人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才能牢牢的将整个辽东控制在手中,在这一点上,肖天健和内阁大臣们都自然有清晰的认识。

而且朝北方移民,只是未来大移民计划中的第一步,今后按照肖天健的规划,大中朝还将朝着蒙古草原的漠南甚至于漠北移民,一方面以军事高压手段来压服那些蒙古人,一方面以武力保护移民迁入到他们的生存地之中,只有如此,方能将北方稳定下来。

另外现在肖天健还顾及不上西北方向的亦力把里地区,也就是后世的新疆地区,等辽东之战结束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发动对这一带的讨伐之战,反正在他看来,只要是后世中国的,就必须要拿回来。

当然也少不了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这块土地的控制权,不过好在大明覆灭之后,这两地的藏人便已经表示了对中央政府的臣服,藏传佛教活佛也表示愿意接受大中朝的册封,在这一点上,去年西藏已经名义上归化于了大中朝的统治,所以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下一步肖天健认为,向西藏一带移民,也是要提上日程做以考虑的问题。

在肖天健的规划之中,大中朝的国土范围,应该远不是现在这些范围,除了现如今的辖地之外,大中朝北方的国境下一步要极大的进行扩张,最起码从乌拉尔山以东的大片广袤土地,都应该是中国人的,即便是短期之内向北大批移民不现实,起码也要名义上先拿到手再说,省的让老毛子都给抢了去,今后成为中国北方的大敌。

最关键的还是整个远东一带的资源,对于几百年之后的中国来说,这片在这个时代还是荒芜之地的辽阔土地,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现如今有这个机会,将这块土地提前收入中国人的囊中,又岂能坐失这个大好时机!

在这一点上,肖天健也已经跟内阁方面进行了沟通,内阁大臣们没想到肖天健的胃口这么大,居然盯上了那么极北之地,也要收入到大中朝囊中。

不过对于肖天健这样的雄心壮志,他们这些大臣还是很高兴的,人活一辈子,遇上了这么一个励精图治的圣君,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福气,单凭这么开疆拓土一件事,就足以让他们这些人今后彪炳于世,青史留名了,故此内阁大臣们也都同意,一旦辽东战事结束之后,可以派遣一支精锐的先遣兵马,向北继续开拓疆土。

但是这都是后话,现如今他们最重要的还是先把建奴这个大麻烦给解决掉再说其他的事情。

随着天气逐步的转暖,各种物资的补充之后,辽东诸军纷纷在刁正和罗立的统领下,在东西两线再一次开始了对建奴的攻击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