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落幕九(1 / 2)

加入书签

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南京总统办公室内却笑声不断,因为黎元洪也能听懂英语,所以房间里既没翻译也没记录员,泡茶倒水全都自己来,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小聚会。

汉格尔和司戴德都非常满意这种轻松氛围,说实在话这才更符合美国的习惯,每天学习古板的英国人把自己淹没在繁文缛节中实在太无趣了。

两人原本一直以度假的心情在南京逍遥自在,只等统一后就可以商量对华贷款和开放市场的事情,却没想到东营忽然传来中日交火的枪声,虽然只是一场小规模冲突,但又有谁能预料到它会不会引发远东一场新的大战呢?所以两人今天来就是希望能听听杨秋的意思,是扩大化战争还是尽量去化解战争。

对于两人的来意杨秋非常清楚,更清楚美国的不安心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已经让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陷入夭折,如果日本借此掌握了华北和东北,那么就很快能武装起更多的战列舰,威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利益。

杨秋端起茶杯笑笑:“不瞒两位,对于此次冲突我也没有想到,但总统已经要求国防部和外交部尽量不要导致引发两国甚至整个东北亚的全面战争,因为我国是一个落后国家,应该尽早完成统一并努力发展民生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还没等汉格尔和司戴德回味这番话的意思,杨秋提高了极度嗓音:“我们也不会任由日本军队肆意妄为破坏远东和平,对我国来说打破目前的均衡是非常错误的事情,所以如果日本政府不予理睬我们的善意,那么我们也不会惧怕任何战争!”

汉格尔点点头:“我理解两位的心情,日本政府此次行为严重破坏了远东和平,所以窦麦乐阁下已经致电我国政府,要求就日本陆军就忽然进入胶州半岛作出解释,并督促他们立刻撤军。”

杨秋微微挑起眉毛,扫了眼坐在沙发里像只泰迪熊的黎元洪,严肃道:“我想这或许已经晚了,我已经命令在那里的骑兵尽一切可能将其缴械。”

“已经发出了命令?”

汉格尔和司戴德对视一眼暗道不好,这个命令意味着他将发动一切力量绞杀这个股日军,虽然因为援兵无法抵达或许会拖上一段时间,但如果日本持续增兵,这两家恐怕就再也没机会坐下来谈判了。这可不太妙,要知道两人此次来除了询问冲突事件外,更带来了华尔街的贷款意向书,但如果远东爆发大规模战争,不仅贷款告吹,恐怕中国市场将会再次对美国关上大门。

所以司戴德很急切,顾不上隐瞒贷款的事情说道:“两位,我觉得应该立刻取消这份授权。”

“为什么?”黎元洪眯起眼睛问道。

司戴德正色道:“首先贵军还没有完全掌握津浦铁路,在无法支援的情况下仅靠一些骑兵将会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我认为这还会给袁世凯阁下翻盘的机会,再者我国政府已经授权了银行团向贵国提供贷款,但如果爆发战争的话,我想我们无法确保贷款能顺利进行。”

一听说美国在贷款上终于松口了,黎元洪也眼睛微亮,扭头看一眼杨秋,沉吟道:“辰华,你看这个。”

杨秋也没想到美国政府会在这个时候答应贷款,由于此次贷款他坚持只用西南八省财税作抵押,所以华尔街肯定会对这笔贷款限制良多,如果战争得不到控制的话,这笔至关重要的贷款很可能会夭折。

要不拿西南铁路作抵押?可西南铁路已经交给徐秀钧发行公债了,盐税又抵押给了德国,除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矿产资源外,自己能拿出来的抵押还真不多了。想到这里他说道:“谢谢两位的支持,我只能说尽量去避免战争,但如果日本政府蛮横无理我是不会姑息养奸的。”

对他这种答复汉格尔两人还算满意,最起码杨秋表现出了和平解决的诚意,于是将花旗银行愿意提供价值一亿美元贷款的事情说了出来。

一亿美元!

别说黎元洪了,杨秋也暗暗咋舌,没想到会有这么大个礼包从天而降,虽然他知道张文景和申树楷等人一直在进行贷款谈判,最近徐秀钧和唐绍仪也加入了谈判小组,可这个数字还是让人感觉震惊。

一亿美元看似很多,但对美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且根据美亚协会掌握的资料,民国去年全国的实际收入就超过五亿,其中两淮和四川盐税就超过一亿之巨,但其中百分之五十都被各地政府截留,尤其东南最为严重,如果东南继续在别人控制中那么这笔贷款根本不会获得通过,但现在到了杨秋手里又当别论了。

如果厘改税政策在东南也坚决推行的话,那么按照西南八省去年增长超过15%计算,五年后仅扬子江以南的年收入就将超过6亿,再加上北方赋税将增加到8亿左右,完全有可能偿还这笔债务,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在大部分关税无法自理的情况下办到的,如果拿回关税并从目前的5%上调到15%的话,那么收入将达到10亿以上的数字。

正是这串数字打动了美国政府,也让华尔街念念不忘,要知道这是个拥有四亿多人口的国家!目前这个国家每人平均产值才5美元左右,但如果年增长百分之十计算,十年后将达到13美元,即使人口不增长国民产值总额也将达到近600亿美元,是目前美国的近两倍!

所以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啊,只要能撬开这个市场,未来十年内将为美国带来至少超过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然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保持十年稳定,即便是最脆弱的和平只要能保证十年,美国就能崛取这笔利润。

可想而知当两人得知中日交火后是什么心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