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化名蒋山佣(2 / 2)

加入书签

此后一年多来,尽管遁迹商贾,居无定所,但因极善治财,故而炎武的经济并不拮据。

每到一处,他往往置田五十亩以自给,或买一店铺经营,不久后弃去,由门人辈管理田产商铺,自己另寻他所,重起炉灶。

期间,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

其中,他与孤悬舟山的鲁王麾下明将张名振的关系尤为密切,常年为之奔走联络,解决粮秣物资困难。

来到扬州后,他看中此地颇多生财的机会,可以趁机为各地义军筹集军饷,于是邀约挚友淮安人王略共谋义事。

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以粮栈为掩护,暗地里组织伙计,利用运粮船不断向江南贩运私盐,借此获取经费,接济鲁王张名振等各部……

虽然此举既辛苦又危险,但他们却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为此,顾炎武以填海的精卫自励:“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就这样,明面上,化名蒋山佣的顾炎武,在这里做的是粮食贸易,实质是以此为掩护,四下联络,秘密进行抗清活动。

他们分工明确,王略在明处经营店铺,顾炎武则在幕后四下活动,组织人员筹措物资。

他们频频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东至海上,北至淮阴王家营,足迹遍布江浙,多方纠合各地义军,以图伺机而动……

顾炎武让王略在前台负责,一是因为自己正被官府通缉,不便过于抛头露面。

二来,这个王略本是商人之子,家中本来在山阳开米铺的,对粮食贸易这个行当相当熟悉,熟人也多,很容易开展工作。

事实上,王略的工作确实十分出色,他有着商人的精明和细心,更有一个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的莫大决心,是顾炎武最好的助手。

一年来,他们组织的十数次行动均十分顺利,从未出过事。

当然,在这个时代,无论明清,官府的反间意识普遍不强,技术更是落后,对这些富有智慧的读书人来说,不论是潜伏打探,还是暗中的联络活动都不是难事。

除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伙计外,王略还有一个得力的帮手——他的账房先生,徐州人万寿祺。

这个万寿祺,也是顾炎武的好友。

清军攻占徐州后,万寿祺的父亲因为得罪了当地的豪绅,被诬抓进了大牢。

一场官司打下来,人虽然是出来了,却耗尽了家财,还借了不少债。

三番五次的过堂和牢房内的折磨,使得他父亲油尽灯枯,出来之后不久便去世了,为了抵债和发丧,还不得不变卖了家宅。

因为听闻仇家要“斩草除根”,万寿祺无奈,只得带着家人连夜逃往扬州,幸好在此巧遇北游避祸的顾炎武,以及前来会友的王略。

几人唏嘘之余,一番商议后,万寿祺也就在扬州落了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