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361节(2 / 2)
“我知道你可能会有所疑惑,也不介意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
“因为我非常看好网约车以及共享出行的理念,不仅仅是我们,所有已经下注的投资人已经用真金白银表示,这可能是o2o领域最大的一次浪潮。”
“摆在你们面前的,或许是成为下一个a厂和马杰克的机会,软银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简而言之,我并不在意你跟柳清之间谁胜谁负,我只要相信这个行业的潜力还没有完全被发掘出来,增长空间并没有见顶就可以了。”
“我不光想投资你们,我还希望能够同时投资uber和lyft,这件事情也已经在沟通当中。”
孙正义看似坦荡,其实还是有所保留的,他没有说明软银能够这么四面出击是因为正在筹备一支规模空前的基金。
不过林一刚好知道。
他想了想,总金额达到惊人的1000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貌似正是在2016年成立的,难怪孙正义手笔这么大。
软银能够募集到这样一支基金,当然是有冤大头出了血,不过也是这么多年靠着a厂这样的投资奇迹博尽了名声,刷足了存在感。
现在整个ict的创业圈形势一片火热,连带着风投行业前所未有的繁荣,每年涌现数不清的独角兽,上上下下都笼罩着一股狂热的氛围。
现在的孙正义恐怕不会想到,几年之后行业下行的时候,这支千亿美元的基金将会面临巨额亏损。
不过那些跟林一没关系,他也没有义务提醒孙正义注意投资风险,何况就算说了恐怕也劝不动。
软银的投资风格向来激进,当年投资了a厂2000万美元,纯粹是因为马杰克觉得自己花不了他开的4000万,所以再三推辞只要了一半儿。
他就是那种你想要1块钱,能塞给你10块钱的超级大款。
所以林一得拿出好像被这笔巨款砸晕的样子,感激涕零地说道:“非常感谢您的慷慨!”
第541章 柳清的野望
林一的岛国之旅结束得很快,因为除了孙正义之外他没有别的要见的人。
毕竟这里的风投很不活跃,其实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非常稳定,多年来都没怎么发生过变化。
林一在这里忽悠钱的时候,其他人也没有闲着。
不过这次搞出动静来的并不是他心心念念的柳清,而是放弃uber china之后回到美国的卡兰尼克。
6月份,uber宣布完成了第……数不清多少轮的融资,金额为惊人的35亿美元,又创造了一个非上市公司单笔融资纪录。
这次出手的冤大头并不是孙正义,而是名震寰球的狗大户,“头上一块布,天下我最富”,来自中东的pif。
多说一句,软银的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里面,pif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几年之后应该亏出血了。
uber从太平洋西岸撤走的时候,虽然通过跟柳清的交换拿到了一定的利益,看上去是体面的离开,但实际上是有些狼狈的。
这个消息一出,卡兰尼克又成了全村最靓的仔。
“uber的融资环境是真令人羡慕啊。”
林一不知道多少次感慨这个问题,以至于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已经免疫了。
刘简妮无视他谈起了自家的情况:“我们跟软银的谈判进行得比较顺利,对方果然很慷慨,只在额度上提出了诉求,对估值基本没什么异议。”
“有了孙正义的这笔钱打底,我们这一轮的融资可能会比预想得要更加成功,这样一来的话至少可以保证很长一段时间的经营安全。”
“不过我想,既然软银能给我们这么多钱,那么柳清那边肯定也不会吝啬,新嘟嘟的融资金额肯定在我们之上。”
林一点头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们虽然跟她针锋相对,但也要实事求是。”
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像早期那样出现不同的投资人对于同一家公司的估值天差地别的情况。
估值有谱儿,融资额度也就有谱儿。
刘简妮只是给他一个提醒,算是给林一做的预期管理,并不是在抱怨。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尽快敲定这边的意向,然后回国去见其他的一些投资人。”
林一问道:“美国那边我们还需要再去一趟吗?”
刘简妮想了想回答道:“我去一趟吧,你就不用去了,在打车行业这么多轮的融资之后,国际投资者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继续压榨的空间了。”
“而且林一,你好像还不太适应自己的身份,以你现在的身家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了。”
“美国是一个特别现实的社会,他们一定会尊重这一点的。”
林一意识到她提醒的这一点好像是个事实,不过只是轻松地表示:“只要你不是嫌弃我的英语就好。”
两人笑了一阵儿,最后决定下一阶段把国内的投资者当作重点,看看能不能找到pif那样财大气粗的金主。
……
林一这边在议论uber的35亿美元的时候,柳清那边自然也留意到了,只不过他们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没想到卡兰尼克居然能融到35亿美元,也就是运气好碰到了pif,不然别让还真掏不起这个价钱。”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那我们这一轮融资的压力就很大了。”
柳清这话让手下有些困惑:“我们跟uber合并之后他们已经实际上退出这个市场了,双方严格来说算不上是竞争对手。”
“我们的融资额度只要超过万里出行就可以了吧,难道还需要跟uber去比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