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养猪,到底是集中养殖还是散养(2 / 2)

加入书签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你去把于少保和胡尚书请来。”

兴安俯首离去,然后去找了正在忙于案牍的于谦。

“陛下这不是刚回京吗?”于谦写完了自己对讲武堂庶弁将和掌令官的课题本的批注,眉头紧皱的说道。

兴安认真琢磨了下笑着说道:“咱家和陛下说起了襄王就藩之事,才来请于少保。”

于谦一愣随即说道:“宗人府事,你差人去寻礼部尚书胡濙来。”

兴安笑着说道:“另外有人去了。”

于谦站了起来,来到了聚贤阁的二楼,在御书房见到了皇帝,没过多久,又见到了胡濙。

“皇叔想要就藩,朕打算让他们留在京师好了。”朱祁钰十分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决定,但是这个决定让两位重臣都吓出了一生的冷汗。

“他们在地方也要执行藩禁,还不如就住在十王府内,也免了再发生类似叛乱之事,惶惶不安。”

把龙子龙孙们,都拉回京师,是朱祁钰早就有的想法,上次藩王就藩,还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候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事实上,自洪武年间诸王就开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俸而不治事,本就无职无权,何必再在地方滋扰百姓呢?就留在京师,跟朕共享治平之世不好吗?”

大明的藩王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洪武年间,真正的藩王。

在洪武初年,诸王还有五千到三万不等的兵马可供调遣,在外敌入侵之时,有掌所辖府州县大小一切事物之权力,抵御外敌。

第二阶段,到了洪武末年,朱元璋就开始了着手削藩,王贵而不临民,限制藩王的权力,并且不让藩王在新帝登基的头三年回京祭祀。

这也是为何朱棣派了三个儿子回到南京,祭祀朱元璋的原因。

而后到了永乐年间,朱棣又经过了多次的迁王府之地,削弱各府护卫等行为,彻底剥夺了藩王的兵权。

一直到了宣德年间,剥夺赵王府卫,开始第三阶段的养猪模式。

大王摇身一变变成猪王爷,权力早就丢的一干二净不说,连出门都不能,否则就会引得申饬,藩禁制度一直持续到了明末。

事实上,到了此时,封藩制度,已经没有了国初的时代背景,更没有了任何的好处。

除了给各地投机者造反的大义之名以外,没有丝毫的用处了。

胡濙和于谦看了一眼,他们才知道,陛下准备了这么一件大事,废封藩制。

胡濙俯首说道:“太祖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群臣对曰: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

胡濙首先指出了封藩是祖宗之法,而且指明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封藩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地不服王化,一些人眷念前元之纵,外有北元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各地藩王领兵,好定朱家之天下。

胡濙认真的想了想说道:“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迁了宁王的府邸至南昌府,又将齐王父子,谷王父子贬为了庶人,周王,代王,辽王相继获罪,被削了护卫。”

胡濙的意思很简单,其实太宗文皇帝削藩削的比建文朝更狠。

但是太宗文皇帝的削藩是有条不紊,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是不见血的,并且文皇帝是马上皇帝,自然做的。

朱祁钰当然听明白了胡濙的话,他笑着说道:“就是让各地藩王住在京畿罢了。”

大小时雍坊,将官员和勋贵都关在了官邸之中,朱祁钰就是将官邸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一些。

在各地养猪也是养,为何不集中养殖呢?

更方便管理。

朱祁钰看向了于谦,在国家之制这件事上,于谦十分专业。

朱祁钰这是从大明公权的角度出发,胡濙是从宗族礼法的角度出发,失去了时代背景,再封藩已经毫无意义。

于谦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陛下,襄王还是得回襄王府。”

襄王不一样。

襄王三次监国,若是继续留在京师,倘若皇帝生病之类的事儿发生,立刻就是人心涌动,这万万要不得,对国朝不稳。

至于其他亲王,都已经传了几代了,即便是出事,轮也轮不到他们。

朱祁钰认真的思虑了半天说道:“朕本欲留襄王到大军归来,让襄王看看大军军威,授功赏牌之后再去襄阳。”

“只能让他先回去了。”

于谦说的有道理,若是继续留襄王在京,就只有一条路了,杀了他。

三次监国,只能和泰伯一样,离开京师的权力中心,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朱祁钰并不想要襄王的命,这位嫡皇叔,不是不知天命的人,而且是有功于社稷。

“稽王也不能留在京师。”于谦又说到了稽王府,这个王府之特殊,若非大明没有先例,于谦都想把稽王府一家能扔多远扔多远,杀又不能杀绝,留着日后,是个隐患。

在于谦看来,就国家之制稳定的角度,稽王府最好去的地方,是慢八撒。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对稽王府有安排。”

于谦俯首说道:“那臣以为缓缓图之,既然赵王、郑王、荆王、淮王回京了,自然留在京师,其余藩王依旧留在各地藩镇,先看看,若是在京不利大明,则再封藩出京便是。”

先试试再说,要是行,就把那些龙子龙孙们,召回京师,要是不行,再封出去。

当初宁王朱权,不就是从大宁卫迁到了南昌府,用南昌府布政司的旧宅做了王府吗?

国家之制,且试且行。

“让襄王去重庆府如何,正好遵义府也划分到了重庆府之内。”朱祁钰提出了一个想法。

贵州有煤,云南有铜,川藏有铁,如果疏通了乌江水路,可以将滇铜、贵煤、川铁顺流而下,那贵州、云南和川藏的治理,朝廷也会重视起来。

大明缺铜少银,尤其是现在景泰通宝的大规模铸造,即便是景泰通宝是铁钱,但是依旧要有铜。

而滇铜一年可产千万斤,这对西南的安定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襄王毫无疑问是个有才能的人,而且身份还特殊,如果去西南方向治理有方,未尝不是一件美谈。

于谦无奈,陛下又想钓襄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