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支援乏力(2 / 2)

加入书签

最终,双方都做了妥协,而且采用了与美英空军相似的指挥协调方式,即中德空军各负责半天的轰炸任务。

只是,中国空军向欧洲派遣轰炸机部队,已经是一九四三年下半年的事了。

在一九四三年上半年,中国空军实际上还有大约两千架重型轰炸机没有派上用场。

当时,中国空军甚至用这些轰炸机向部署在安达曼群岛上的航空兵运送燃油与弹药,承担的是运输任务!

显然,中国空军并不缺少重型轰炸机。

中国空军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投入多少重型轰炸机,主要就是后勤保障不到位。

当时,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总共只有三座正规机场能够部署重型轰炸机,而其他的野战机场都无法长期部署重型轰炸机。虽然这三座机场中的两座就在港口附近,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油料与弹药,但是这两座机场,即霍尼亚拉与维拉港的机场,最多也只能容纳两百架重型轰炸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这两座机场上都驻扎了其他作战飞机,特别是远程巡逻机,因此实际可以部署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五十架。

缺乏部署场地只是问题之一。

关键还是在燃油与弹药的补充能力上。

事实上,在发动攻打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时,中国海军的海运力量并不强大,月运送量在一百五十万吨左右。

按照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消耗速度,一百五十万吨物资最多支持一百万地面部队。

当然,这还得算上留在后方的人员。

显然,海军根本没有能力向前线运送太多的物资,而战略航空兵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的物资消耗量又非常巨大。一架载弹量为六吨、作战半径为二千五百公里的重型轰炸机出动一次就要消耗十吨燃油与六吨弹药,另外还要消耗大量其他物资,比如维护的零备件等等,总消耗量在十七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次出动一百五十架重型轰炸机,就要消耗掉大约二千四百吨物资。按照一天执行一次轰炸任务计算,一个月得消耗掉七十多万吨物资,相当于海军运输总量的一半。

当时,中国空军就提出,只要能够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空军愿意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即安排工程兵去新喀里多尼亚修建机场,增加轰炸机的部署量,而且最多可以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两千架重型轰炸机。

可惜的是,海军根本无法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

结果就是,在登陆澳洲本土的时候,参战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架。

更要命的是,受后勤保障拖累,这一百架轰炸机平均两天才能出动一次,而且主要任务是轰炸美澳联军的后方基地。

受此影响,当时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就只有海军了。

也正是如此,海军才不得不把大部分战舰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而没有去别的方向上开辟新的战场。

问题是,第五舰队的兵力规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增强。

当时,第五舰队里依然只有两支战斗舰队,即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第51舰队与以主力舰为核心的第52舰队。按照分工,第51舰队主要负责在白天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而第52舰队的主力舰主要在夜间提供炮火支援,由巡洋舰组成的另外一支编队则在白天提供炮火支援。

关键就是,这两支战斗舰队还不能保证随时都能投入战斗。

第51舰队每三天就得进行一次弹药与燃油补给,即便把补给作业安排在夜间,也会对次日上午的支援行动产生影响。第51舰队更是平均每两天就得补充一次弹药,而且巡洋舰几乎是每天都要进行弹药补给。主要就是,大部分时候,地面部队只需要巡洋舰提供的炮火支援,而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太大,炮弹的威力太大,并不适合用来进行近距离支援,主要用来打击战线后方的敌人,因此使用量并不多。

结果就是,舰队提供的火力支援也难以保证。

可以说,这正是直接攻打悉尼的主要问题。如果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那么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航空兵,特别是那些作战半径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就能发挥作用。

到了登陆作战的第三天,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也正是如此,登陆作战行动在三月十一日遇到了大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