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前景一片大好(2 / 2)
甄城,公司小楼,要是个外人,一进来估计得怀疑是不是闹了耗子了,因为整个楼里,都是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声,八万多人的“大公司”,光会计就有八十个,临近收割,他们得计算出各自负责的大队所需要的粮食,替换的破损镰刀,农具,而且秋种时候,粗放型农业直接把种子撒地里埋起来,然后天天拎着给锄头当啷着个大舌头跟蒙多那样防止鸟类来偷吃就行,可是春收,八万人把将近八百万亩地,人手可就肯定不够用了,他们还得把雇多少人,雇人的粮食银钱算出来。
也幸亏王厚把阿拉伯数字和后世那种账本穿越了出来,要不按照大汉帝国传统的小刀刻竹简,估计一个个世家出身的会计上吊的心都有了。
王厚则是过上了幸福的“大资本家”生活,甚至粮食销售问题都不用他来操心,三十多号股东自己就给解决了,每个月他这个郡守董事长只要把信息汇总一下,开个大会,说一堆口水话,带大家伙畅享下未来就行,底下属下忙得跟个孙子那样,他在顶上则是闲成了狗,一杯茶水一张报纸,一天就过去了,日子过得可悠闲了。
吹着热乎乎的茶水,王厚美滋滋的算着他的小账本。
八百六十万亩冲积平原肥沃的田地,就算一亩地只产一石,那也是八百六十万石麦子,况且按照如今的涨势,至少能有一石半,入冬时候曹总借给他三十万石,这收割完了,一口气儿能还他五百万石,连本带利撑不死他,坐在办公桌上,王厚甚至已经能遇见曹操跟个乡巴佬似得满脸傻乐露个大板牙的情景了。
剩下五百万石,按照股份分红,王厚至少能分个六七十万石,除去运输,磨粉,销售的成本,冬天投资的几十万贯钱,算一算今个一年就能回本了。
濮阳城开春了,又能迎接一大批东西南北商团,濮东县的井盐还有伏牛山的铁锅铁器之类的,再盈利个几万贯应该是轻松。
而且今年还有个重头戏,棉花!
把曹总的花园子给刨了,去年棉籽儿他已经收获了一批,今年再下种下,秋天收获棉桃,今冬棉大衣就可以上市了!这玩意可是彻彻底底的蝎子拉屎独一份,用后世美帝经济学家学名,叫垄断组织大托拉机,依照如今的布价格,一年没个百万贯也得有个几十万贯。
甚至这个时代布匹本身就是货币,种棉花就是直接开了个印钞场。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