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太守随便封的感觉真爽(1 / 2)

加入书签

听了李素描绘的“广种棉花、开发纺纱机飞梭织布机造棉布棉袄,让西凉羌人彻底汉化”的美好愿景后,诸葛瑾内心对于继续放开了手扩大技术工人队伍、不要担心蜀地纺织工业化完成后工人过剩失业,充满了信心。

好多个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念头,在诸葛瑾内心涌现而出,可惜酒桌上一时也抓不住头绪,只能回去再慢慢想。

幸好,李素很快主动把话题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他看大伙儿都喝得差不多了,不少非嫡系的客人都散了,正好趁机交流一些私房话。

李素端着酒杯,对诸葛瑾他们若无其事地说道:“自从大王带着众多臣僚北上,益州明年会空缺六郡太守。如今好多地方,都是原郡守人在长安,由长史、郡丞代行太守职务,此事偶尔为之倒也无妨,然非长治久安之法。

大王此次派我回来,要我在新年之前,先把后方吏治整顿,拔擢幽潜,你们也都是大王心腹了,跟随大王短则三年,长的有五六年,有些事情也不瞒你们。我已经拟了名单,你们几个都是堪为一郡之守,务必继续努力,好自为之。另外几个人选,你们也帮着看一下。”

诸葛瑾、黄权等人闻言,连忙拱手谢恩。

李素一摆手:恩自上出,没什么好谢的。

然后他就谈笑自若地公布了几个人选。

蜀郡太守:诸葛瑾

汉中太守:吴懿

巴郡太守:黄权

广汉郡太守:张肃

汶山郡太守:杨洪

诸葛瑾、黄权、杨洪三人都在座,各自领到了自己的职务。

诸葛瑾还有些惶恐,虽然他跟随刘备出仕的年限是最久的,可他出道时才十六岁,如今六年了也才二十二。从郡丞、长史做到太守,总觉得看品秩来说升得太快了。

李素拍拍他肩膀:“那有什么办法?主公每隔数年就能开疆拓土一大片,元从老臣都不够用了,总不能让不可靠的外人骤然出任方面。而且你们家也算忠君爱国,虽然有钱,屡次毁家纾难捐资助军、赈灾。快几年就快几年了,当得的。”

诸葛瑾再想起自己家每次几千匹几千匹的宽幅蜀锦,每次货值折价都不低于三千万钱(六千钱一匹,一次捐五千匹就有三千万钱了),搁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都能直接买官一个太守了。

当然了,灵帝的时候两三千万一年的太守,都是穷郡,而且是名为买实为租,任期就一年。蜀郡这种能搜刮到超多钱财的百万人以上富郡是绝对买不到的。

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毕竟还有那么多功劳,他这么一想内心也安心了不少。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其余张肃也算是刘焉败亡时投降较早的,本身资历和在刘焉手下时的官位,就在正县级到副郡级之间。最近两年,张肃的弟弟张松也跟着出仕了,可惜暂时还没捞到什么暂露头角的立大功机会,不管怎么说,张肃当个广汉太守还是可以的。

而汉中郡,虽然在关中收复后军事价值就降低了,可毕竟刘备现在的封号还是汉中王,那是作为王府封地所在的郡,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吴懿不管功劳如何,他毕竟是正牌王妃吴苋的亲哥哥,作为“外戚”当个汉中太守,起到枢纽作用,还是没人会质疑的。

这个人选也是李素回益州之前,就跟刘备通过气商量好的,否则李素也不敢自己决定。

最后还剩下梓潼郡、武都郡两个空缺,李素心中也有点备胎人选,不过还没敲定,就跟诸葛瑾等心腹商量着来。

主要也是够资格够才能的元从老臣用完了,李素只能从这几年新冒头的蜀地本地归附士人当中拔擢,所以才犹豫。

李素的名单上,有孟光(27岁)、廖立(25)、来敏(31)之类的本地大儒名士,或者是周群(46)之类的谶纬算学名家,但是诸葛瑾黄权都认为这些人只配掌管礼法、历数,或者担任监察,不适合具体统管一个郡民政,商量后李素自己把他们否了。

名士派否掉之后,李素又看了一些本地的实干派新晋官僚,有张裔(30)、王甫(25)、王累(22),这些人都以实干著称。

张裔历史上执掌了蜀汉政权多年的工部营造事宜,帮助诸葛亮督造兵器铠甲、屯田农具,政绩都不错,最后是在南中叛乱时被投吴的雍闿俘虏了。

王甫则是跟着关羽守荆州,提供后勤非常得力,关羽失荆州的时候很多留守派官员都投降了吕蒙,这个王甫还算有气节,在糜芳都投降的情况下坚持不降,但是寡不敌众被吕蒙杀害。

这些事迹现在虽然还没发生,但看他们这几年的政绩,也看得出来他们在这方面有专长和才华。李素商量了之后,觉得还是放弃让他们当太守,而是让他们分别跟着国渊、王连那些屯田官、盐铁官去负责营造和后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