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第二百七十三节 东西1(2 / 2)
这场战争,其实就是因葛逻禄人而起。葛逻禄人始终是中亚地区一个重要力量,却始终只是一个二流势力。唐朝时候附唐判唐,又投附大食帝国,始终是强权羽翼下的附属,但却一直没有被强权同化。回纥人回化之后,形成的喀喇汗国,是葛逻禄人最近的主子,后来喀喇汗国分裂,东喀喇汗国基本保持独立,西喀喇汗国却被塞尔柱帝国征服,成为塞尔柱帝国的属国。
耶律大石能在西域站稳脚跟,主要就是跟东西喀喇汗国衰弱有关。大石在可敦城积聚了几年力量之后,依然不敢南下跟女真人争锋。选择北上,进攻西北的黠嘎斯人,希望吞并黠嘎斯人扩大势力。结果进兵很不顺利在谦河(叶尼塞河)上游跟黠嘎斯人纠缠的很累,大石陷入两难,他输不起,一旦撤军,就可能暴露他的虚弱,让周边的草原大部对他产生轻视,从而围攻他。
于是向南通过依然忠于辽国的乃蛮人的地盘,翻过阿勒坦山(阿尔泰山),借道高昌回鹘,进入东喀喇汗国领土。此时的大石只有一万军队,大多还是一些草原战士,竟被这里的东喀喇汗国打的大败。之前看到大石强大,对大石毕恭毕敬的高昌回鹘也来偷袭他。俘虏了耶律大石的将领撒八、迪里、突迭等人。
大石稳住兵马,退守叶密立(额敏),在这里休养生息,收服了周边一些突厥部落,势力稍微恢复。接着在叶密立登基,对契丹人、汉人称皇帝,对突厥系部落称大汗,手里的可用之兵虽然有四万人,都不太可靠。真正的核心,只有几千契丹骑兵和燕云步兵。
这时候东喀喇汗国发生内乱,主要是这个国家作死。东喀喇汗国以前招募了一些契丹边缘部落为他守边,防备东方势力的进攻,这些迁入西域归附东喀喇汗国的契丹部族,有一万六千帐。东喀喇汗国大汗担心他们太膨胀,经常打压他们,限制契丹战士和家人接触。一方面是怕他们人口繁衍太多,另一方面是控制他们的家人。这逼反了契丹人,他们直接来投靠耶律大石。
得到这些早年迁居西域的契丹部落效忠后,大石实力大增,立刻南下征服了高昌回鹘,没有灭高昌国,让他们继续统治这里。不是不想灭,而是大石缺乏实际控制地方的人力,只能采取羁縻方式,让这些属国进贡税赋。
接着大石继续积蓄力量,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一直在东喀喇汗国边境游牧,等待机会。一直等了三年,打败他的东喀喇汗国大汗阿赫马德死了,他儿子易卜拉欣继位,这是一个无能之人。继位后,境内的葛逻禄和康里人趁机反叛,到处劫掠他的人口和牲口。易卜拉欣出了一个昏招,请在他边境游牧的契丹大军帮他平叛。耶律大石直接开进东喀喇汗国首都巴拉沙衮城,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游牧,并给这个地方改名为虎思斡耳朵,作为契丹汗庭。
东喀喇汗国请神容易送神难,在大石保证他继续统治,不进入巴拉沙衮城之后,易卜拉欣选择臣服大辽。耶律大石很轻易的就得到同为游牧部族的葛逻禄和康里人的归顺,控制了东喀喇汗国。
又等了三年,稳定统治。大石向境内各大城市和部落派去官员,不是管理他们,而是监督和催收税款。对于游牧部落,大石要求他们归附和提供士兵;对于定居的城市居民,要求他们缴纳税赋,一户一枚第纳尔金币,这种西域第纳尔,是贵霜帝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形制,一枚金币重八克左右,相当于两个小平钱的重量,比流行于西亚的大食第纳尔重两倍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