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第三百三十节 东洲2(1 / 1)
人们还发现,大东洲并非无人,哪里有无数藩国,都臣服在燕王麾下。甚至有东洲藩军在燕王帐下效力,那些藩军身材高壮,悍不畏死,见血疯狂,是最凶悍的冲击步兵。如今已经大量进入燕王的骑马步兵行列,常常活跃于草原上,绞杀马贼。之前韩英见过一次,这些人脸上涂抹着五颜六色的色彩,说话很少,力大如牛,徒手可以掀翻战马。听说他们在大东洲,经常跟野牛摔跤。
没人知道这样的勇士,在大东洲有多少。当契丹人、女真人、宋人去大东洲的时候,他们只知道,他们目力所及之处,所见之地,都是燕王之土,所见之人,都是燕王之民。跟宋国商人做生意的数十藩国,都是燕王属国。
燕王统领东洲万邦,设立了十二军州,其中已有三州,升格为府。燕王治下,城中人口过十万,才能称府,如齐州府、东平府、海州府、燕京府、淮阳府五府。燕王在宋国,才有五府,在东洲却已经有三府,所以没人知道,燕王在东洲有多大的势力。
只是不知道而已。事实上美洲人口依然不多,十二个殖民地中,也就是因为淘金热,才在旧金山湾哪里形成了三座大城市。不过这三座城市根本就是膨大剂吹起来的,如果不能留住这些人,无法持久。美国淘金热的时候,短期内聚集了大量人口数万的淘金小镇,当金沙枯竭,这些人口立刻牵走,甚至有的人在旧金山淘金之后,又跑去澳大利亚淘金,在世界范围内迁徙。
李慢侯将这里的第四都升格为四都府,又将在淘金之地的河边形成的淘金城市升格为金川府。四都府是按照大河口、海湾内标准挑选出的标准天然良港,是前往美洲淘金的第一落脚点,位置在旧金山湾里,之前十多年间,李慢侯往这里输送各种大节有亏的文官、武将和他们的家眷。
活下来一万多人,开发出上百万亩土地,积存的粮食根本吃不完。其他各个殖民地情况类似,如果是西方人,大概不会这么做。但管理这里的是农耕文化下的文官,他们对农业是有信仰的。这里的土地,也很适合开垦,最初两年不熟悉水情,开垦出的土地多次被涨落的河水冲回,后来他们在这里修建了数百里的防水堤,农田才安全下来。之后几年,粮食才开始自给自足,土地才开始大规模开发。粮食积存的吃不完,他们用来酿酒,跟经常翻过山脉的生番换野牛肉。
后来淘金热爆发了,到如今已经持续五年,涌入了五六十万人。全都是壮劳力,许多人跑去金川府淘金,确实有发财的,否则不可能持续吸引人口进入。只要运气不是太差,大多数人都能捞到黄金,最早淘金的发财的机会最大,一天淘到一二两黄金的,比比皆是。后来金沙越来越少,金窝子越来越难发现。开始出现大量劳作半年,一无所获的倒霉蛋。这些倒霉蛋为了来淘金,欠了不少债务。别说还债了,连回程的船票都买不到。于是流落下来,打工度日。
本分打工,其实也能赚到钱,虽然不会爆发。但还债其实还是可以的,做个三五年,就能偿还债务了。因为这里的黄金不值钱,在这里,一两黄金仅值一贯铜钱。但运回大宋,就是百倍的利润。所以攒个一二十两黄金,回到大宋也能做富家翁。
有一些精明的倒霉蛋,甚至能够发大财。他们在这里做买卖,将货物送到金川府,跟淘金人换金沙,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资巨万的不少。脑子不好使,肯卖力气的,也能挣钱。这里土地不值钱,开几块生地,或者租几十亩熟田,种上蔬菜,也很好卖。即便是种粮食,也能赚到不少钱,因为随着人口涌入,本地的粮食开始不够吃了。南北各都的粮食,开始往这里贩卖,因此在本地种粮也是有利可图的。
各种手艺人,就更容易赚钱了,淘金用的木盆,瓦罐,都不愁卖。如果有一个巧手的媳妇,那就更好了。从南边来的棉花,经巧妇之手变为棉布,是能卖大价钱的。最初在这里,甚至跟黄金等价。
现在涌入的人口更多,但发财的机会更少。谋生依然很容易,但发大财的,往往是脑子特别好的,最富的,当然还是跟金矿相关的生意,这是支柱产业,当然容易诞生巨富。最富的,是一个山东来的金矿主,在山东开金矿破产,带着家人逃到东洲。淘金的时候,就攒下了不少金子。金沙枯竭之后,他雇人进山找到了金脉,开山挖金矿。手里的金子,大概比燕王还多。
除了靠金矿发财的,做贸易发财的人也不少。主要是本地人,所谓的本地人,指的不是生番,而是那些被流放,再也回不去的东洲流人。他们不少都做着官吏,领着俸禄。却不足以养活整个家族,他们的家人也要开辟土地,做工、经商。于是最早开始在各个都之间进行跨海贸易的,就是这些人。
淘金热让他们发了大财,运来各地的粮食,从大宋海商手里批发布匹,然后发卖到各都。东洲沿海的海贸,是他们垄断的。宋商跨海而来,很多只停留在一个两个口岸,批发了货物之后,就要返航。对宋商来说,赶不上风期,损失巨大,没时间浪费在沿海逐岸贸易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