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旧友重逢(1 / 2)
周夏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他也觉得有人一起探讨的话,会进步得更快些。
说话间,苏晓茹拿着画去跟图书馆管理员说了几句,做了个登记,然后就挥手招呼周夏一起进去。
进去后,苏晓茹还是觉得有些迷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就问周夏,他们该去哪,查找关于谁的资料。
周夏就边走边对她说,“小茹,你觉得杜鹃啼血,都有什么样的寓意,最能让你联想到什么?”
苏晓茹最先想到的是李商隐的诗《锦瑟》,并随口念了出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杜鹃,应该代表的是一种哀怨凄悲的感情,我猜测,或许和家国破碎,山河凋零有关。”苏晓茹想了想回答道。
周夏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在古代书画中,像这样悲恸哀怨的题材并不多见。除非是改朝换代,或者抄家灭族,才能让画家把这样深刻的情感灌注在画稿上。就像曹雪芹,如果仍旧是翩翩公子,很可能,就没有《红楼梦》这样的巨著问世。”
苏晓茹点点头,接着往下说,“从这纸张的材质来看,笔墨都已经完全沁入纸张里去了,应该不止百年。而且,清朝灭亡,大家举手欢庆还来不及,不会有太多人为它哀怨悲悯。再往前推,最大可能的社会变革,就是明灭清兴。如果这真是明末清初的作品,倒也说得过去。虽然明末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没节操,可还是有很多铮铮铁骨之士。我觉得,我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那时候的画家身上。”
周夏笑道,“看吧,其实鉴定起来也不是特别难,对不对。”
苏晓茹摇头,“八字还没一撇,这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测,实际情况如何,还得做进一步的考证才行。反正我们要做书画鉴定,对每个时代,每位名家大师的生平经历,作品的风格特征,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不妨就先从明末清初的画家着手好了。”
周夏表示同意,在内心深处,他还是觉得,这幅画原作者是朱耷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这幅画,也相当符合朱耷的生平经历,心路历程,以及他后面所展现出来的作品风格,那种几乎是独有的抑郁悲愤,怀念故国家园的特殊感情。
再仔细查阅资料,周夏发现,在明朝灭亡这年,朱耷伤心的不止朱家王朝的覆灭,以前的引以为荣的皇家贵姓,如今却成为重点缉拿对象。对他影响更为深重的,还有他父亲,同样也是相当有才情的文人,在这年去世。极度抑郁悲哀的他也只能装聋作哑,隐姓埋名,遁入空门。对朱耷来说,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成为他以后创作作品的基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