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边缘艺术家 第259节(2 / 2)
女人对赚钱也是有很大的执念的,或许也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吧。
不过这样一来就显得陈立安很懒了,纯纯的摸鱼选手啊。
但是三个女人心里都不是这么想的,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还要看陈立安呢。
没有一个圈内知名,圈外知名的艺术家,是很难吸引人关注并且相信的,陈立安就是这个项目的招牌啊。
就像是品牌代言人一样,利用陈立安的名气来获取别人的信任。
几个女人聊了一下午之后,确定了一个大概的方案。
姬法看着陈立安问道:“内地那些艺术家的作品什么时候能够送来,我们要抓住现在的热度赶快搞起来。”
陈立安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说道:“早就好了,不过我只联系了四十多个艺术家,从他们手里拿了两到三个作品,也没给钱呢。”
“为什么要给钱,我们帮他们包装营销寄卖艺术品,还要收他们的手续费和分成呢,哪有自己买下来的道理。”
姬法看着陈立安又犯傻,很认真的说道:“你什么时候看到房东给租户钱的。”
“黑还是你们黑啊!”陈立安颇为无语地说道:“那些艺术家都穷死了,你还要压榨他们。”
“说什么呢,这是帮助他们生存!不过前期不会收钱的,但是也不会给他们钱的。”姬法解释了一下,对陈立安说道:“第一批你谈好的就算了,正常买下来也方便我们炒作,不过以后还是我来和这些艺术家们沟通吧。”
程淑芬笑了笑说道:“好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去把那些艺术品运到香江来,然后才能开始后面的计划。”
陈立安看了她们一眼,姬法和程淑芬现在就是商人的做派。
不过陈立安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
本来就是把这件事当做商业来做的,艺术也需要商业运作,不然那么多的艺术家真的会饿死,或者被迫转行。
商定好后面的计划后,一直没说话认真学习的王祖娴兴奋地端起已经冷掉的咖啡说道:“那祝我们成功!”
“干杯!”
咖啡虽不是酒,但是依旧让人精神振奋!
未来可期啊!
第263章 中产阶级的体面
香江的冬天真的很舒服,没有肆虐的寒风,也不用穿上厚重的大衣或者羽绒服。
陈立安还挺想在这里过个冬的,但是现在却必须要回京城一趟才行。
和他同行的还有姬法,两个人要回京城把陈立安之前沟通的那些艺术家们一起带到香江来。
顺带着把他们的作品都带来香江,艺术空间要提前开业了。
陈立安觉得这样挺仓促的,原本的计划是等到九七再开始的,但是现在出了点意外,时机更好。
从深城回京城的飞机上,陈立安翻着姬法和程淑芬连夜做出来的计划书。
这两个女人在一起合作真的再合适不过了,计划书做的很完美,不过能不能成功就要看具体落实的情况了。
陈立安和姬法回京城联络内地的艺术家,程淑芬则在香江开始造势。
和程淑芬一起的还有只会炒楼的王祖娴,她这会还挺担心程淑芬的宣传计划会不会有效果呢。
“淑芬姐,真主动爆出这些消息吗?人家会不会不承认啊。”王祖娴有些担忧地问道。
程淑芬笑着说道:“大刘想要收藏陈立安的作品是事实,他自己投资了那么多的艺术品获利超过十几倍以上也是事实,他为什么不承认。”
程淑芬说完之后,也不再和王祖娴解释那么多,直接开始联系媒体进行炒作艺术品投资。
无论是财经杂志还是八卦杂志都同步进行,其中还在八卦杂志中详细介绍了陈立安。
重点介绍的是陈立安的艺术品在两年的时间里从五千美元一路涨到三百万美元!
六百倍的涨幅!多夸张啊!
正经一点的财经杂志则是在吹嘘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欣欣向荣,国外很多的富豪都在投资艺术品,香江最具话题性的富豪大刘也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上亿港币。
一些名人杂志也开始吹嘘哪些豪门都会主动收藏也艺术品,艺术也是上流社会社交的必学课和门槛。
这样的例子大多是特例中的特例,不过足够有噱头,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还是很有效果的。
最起码很多渴望跻身上流社会的中产阶级心里很心动,大多数的中产本身就是高学历的精英人才,对艺术并不陌生。
最主要的是中产阶级可能是社会中最有自信的一拨人,他们大多依靠自身成为中产,有一种自命不凡的精神在里面。
这样的人群对于艺术品投资是很有兴趣的,一是要区分开自己和普通人的,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彰显自己的阶级性。
买楼买车消费太高,存款又不能天天拿出来当做谈资,能作为日常炫耀的东西除了奢侈品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但是奢侈品不保值甚至买回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贬值了,而且聊得多了还会被误会成暴发户。
相较于艺术品就好的多,价格不会很贵,具有投资属性,当做谈资也会很有格调和内涵。
对于这样的精英阶层,最后一点很重要。
用英国佬的话来说这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体面。
人在一定的阶段都会用各种东西来维持自己所在阶级的体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