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待诏 第51节(1 / 2)

加入书签

谢及音又气又好笑,抬手叫他上前,拧住了他的耳朵,“怕是在七郎心里,早将我与他编排无数遍了,只有你看不见的,没有你不敢猜的。本宫堂堂大魏公主,你是把我当成了个明码标价的玩意儿,是不是?”

这话说得重了,裴望初不敢认,跪在她脚边道:“我没有,殿下多心了。”

谢及音轻哼一声,松开了手。见他耳朵被拧得发红,又忍不住给他揉了揉。

“起来吧,你现在是天授宫的天师,别跪折了我。”

裴望初起身,走到她身后为她揉按肩膀,见她舒服得要睡过去,低声在她耳边道:“身份不过是一层外衣,我跪殿下,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理所应当。殿下找王瞻帮忙,究竟许了他什么?你不告诉我,我今夜要睡不着了。”

谢及音悠悠叹了口气,无奈道:“我把虎符给他了。”

“虎符?”

“不然呢?”谢及音笑了笑,“许他一夜风流?许他做本宫的面首?你当谁都和你一样,轻世人之所重,重世人之所轻么?”

裴望初悬着的心缓缓落下,揽着谢及音道:“王瞻他有眼无珠,甚好。”

谢及音道:“眼下王家得了虎符,却不肯出兵拒敌,只想保势自立,如此作风,与当初的卫家有何区别?这回是我看走了眼,我原本以为王瞻是个君子,君子重诺,他不会食言,谁曾想……唉,倒是可惜了虎符。”

裴望初安慰她道:“虎符能调动的军队都在王家手里,就算你不给他,留在手里也没什么用处,能借此看清王家,也不算亏。”

谢及音道:“你没来找我之前,其实我想过让王瞻去帮我取粮。他拿了我的虎符,总得帮我做些事,对不对?”

裴望初闻言笑了,“我的殿下,你这是打算肉包子打狗么?那十万担粮食落进王家嘴里,他们有军队要养,怎么可能吐出来还给你。”

“若是让崔缙去呢?”

“崔家虽有没落之势,但崔缙有攀附王家之心。”

谢及音沉思半晌,“这么说,这件事只能交给你去做?”

“我不要殿下的虎符,也不要殿下的玉玺,”裴望初俯身在她耳边低声道,“我只要殿下心里有我,叫我赴汤蹈火,我也心甘情愿。”

这温柔乡几乎要将人溺亡,谢及音觉得在他怀里一卧,酥了的骨头至少要养上半年。

她仰面点着裴望初的鼻梁道:“看来本宫只有你一个用得趁手的人,你去取粮,万事小心,你平平安安回来,本宫心里就只有你一个,否则……”

“否则?”

“否则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本宫要纳四十八个面首,换人如换衣,将你们这些负心的男人都忘了。”

裴望初闻言默然一瞬,“四十八个……会不会太多了?”

谢及音道:“那时你已经埋土里,还管得了这个?”

裴望初叹了口气,半晌妥协道:“你纳多少美色都可以,但是不能不挑,要干净的,对你忠心的,且不能是王瞻。”

谢及音好奇,“这是为何?”

裴望初道:“我之前就劝过你,这些世家骨子里都一样,你与王家人沾上关系,早晚要被反噬。”

这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的原因是,王瞻本人真的能对他构成威胁。

王瞻与崔缙不同,他是言行如一、光明磊落的君子,而殿下一向敬重这种人,今日虽因王司马之故而牵累殿下对他的评价,可以后如何,谁又说得准呢?

殿下一旦对真君子上了心,像他这种伪君子,怕是再无容身之地了。

裴望初对谢及音道:“王瞻野心不小,不会甘心做个面首,必然觊觎驸马之位,但总该有个先来后到,即使我死了,我的牌位上也要刻你的名字,就刻……大魏嘉宁公主驸马都尉裴氏行七望初之灵位,怎么样?”

谢及音嫌他口无遮拦,“什么死不死的,能不能说点好听的?”

“殿下先答应我。”

“我不答应。”

“你不答应,我死了也不投胎,让你下辈子见不着我。”

谢及音要发作,被人猝不及防吻下来,一口气全堵了回去。罪魁祸首笑吟吟地抚着她的脸道:“答应我,阿音。”

他唤她,阿音。

谢及音定定地望着他,直到他再次吻上来,缠绵辗转,像借唇齿织作一张密网,缓缓将她罩住。

阿音……这是她的名字。

她又想要他了,就在这张圈椅里,想听他在那种时候也这样喊她。可这是什么癖好?连她自己想来也觉得羞人。

裴望初又在她耳边道:“答应我,阿音。”

谢及音最终点了头,“我答应你……可你要活着回来,我只要你一个。”

裴望初道:“我会的。”

他从蜀地入洛阳时,曾带进城中两千骑兵,这两千人都是天授宫的门徒,扮作商人、百姓,混在洛阳城中。裴望初先带着郑君容去卫氏别院里踩了点,果然在此地找到了十二万担粮食,已被装成许多车,想必是卫家人准备偷偷运出城去。

裴望初整顿了手里的人手,第二天入夜就带人扮作山匪杀入卫家别院,将这十二万担粮食劫走,连夜运出了洛阳城,藏在了一处深谷中,命人昼夜轮流看守。

劫粮的过程并不惊险,但是当裴望初检查完这些粮食后,眉心却拧了起来。

“怎么了师兄,莫非是这些粮食有问题?”郑君容凑上来问道。

裴望初将摊在掌心里的黍米给他看,让他咬开几颗尝一尝,“这些是蜀地的黍米,品质不差,像是蜀地百姓供给天授宫的奉祀。”

郑君容仔细观察了一番,惊讶道:“好像还真是。难道这是宗陵天师在世时供给卫家的?”

裴望初摇了摇头,“分派十几万担奉祀,这么大的手笔,宗陵天师说了不算,恐怕是宫主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