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194节(1 / 2)
既然不是一人出逃,要告知族里做准备,那这些消息自不用再紧紧捂着。早点商量出对策,如何面对,才不枉先前一直做的准备。
一刻后,李族长家里,李族长、三叔公、李信和等人皆聚在一起。
青松将现在的情况再重复一遍告诉众人,阴云一下子拢上了所有人眉间,平民百姓没有人喜欢战争,尤其这战争直面自己而来。
沉默了片刻,很快的李族长便接受了这个事实,出声打破沉默, “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咱们得尽快拿出主意来。”
“族里的老弱妇孺,得尽快安排好,转移到后山里。”李信和先开口道,他本是细致周到的人,如今已经有了几分未谋进先思退的谨慎。
“也不能一味退,咱们青壮还得搏一搏,咱们的身家性命都在这里呢,几代入的努力,几个作坊,还有咱们免兵役是要有条件的,万一大军来了,找不到人一把火全烧了,咱们后面就更难了。乱世了,都是刀头舔血才能活下来。”李生义舔舔干裂的嘴唇道。
后面几个壮年汉子目露赞同——没有了这一片基业,说不准他们就要去服兵役了,都是拿命去拼,还不如此时此地拼。即使身死,也是留在家乡。
“要拼,也要保留有生力量。”三叔公跺一跺拐杖,“把小寒和信和和村里小子姑娘们一起送走,派一部分青壮保护他们。咱们这些老家伙留下来。”
“我不走,把小寒带走。”
“我不走,让信和哥走。”
李小寒和李信和齐齐发声,两人对望,双双看到对方眼里的坚持,然后齐齐转为无奈。
“不行,你两必须一起走。”族长发话,“我留下来,信和带人走,代族长之位。小寒,你也必须一起走,你在,族里才有再起来的希望。”
“族长,你听我说,我不走是因为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有性命之忧。”李小寒说道,尽量说服他人,“朝廷是为了秘方而来,活着的我才有价值。我在这里,朝廷的人反而会有所顾忌。”
“小寒啊,你还是太年轻了,要知道打起来的时候,那是刀剑无眼的,根本不知道阎王爷用什么方式收人。”族长苦口婆心劝道,年轻人不知道活着是多么难得的事情,有时候越是才华横溢老天爷越心喜越收得快。
“提前做好准备,有我和青松在,不至于。只要来得不是千人营以上,到时见机行事,带李姑娘走不是问题。”这个时候,一直默默站在李小寒后面的老钟叔说话了。
大家似是忽的发现一直沉默隐身李小寒后面的老钟叔,想起老钟叔是战场上退下来的人,身在宝山而不知啊,“按照老钟你的经验来讲,你觉得大概会来多少人?你看你来咱们村这么久了,村里哪个男儿你不认得,咱们村里,有没有一战之力。”
“按我的经验来说,朝廷准备了这么久,甚至将郑老将军派至齐城拖住王爷,那么他们对定城必然是势在必得。势在必得,必然争功,跟拿下定城相比,拿到一个秘方,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功劳,没几个人愿意来的,来的也不会是精壮。”
“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郑老将军的吩咐,但是中军松懈日久,特特派兵捉一个山村里的姑娘,绝对不会是主力。按照京城建制,应是三四队人,即是一百到两百人之间”
老钟叔也不推辞,细说道,“此等人数战力,按照我对你们的了解,青壮奋力一搏,五成的胜算。”
“有五成的几率,能干了。”一个汉子目露精光神色激动,抢着大声说道。
而族长听闻五成几率,也松了一口气,原以为着都要拿命来填呢,“既然有老钟你保证,那到时小寒就托付给你们了。至于信和,你必须走。你带着人,退至后山,没有百分百安全,不准回来。一旦我们失利,你带人躲到深山里,为族里保留最后的希望。”
那就是默认同意奋力一搏的想法了。
只是,“爹……”
李信和明显有不同意见。
“这是我身为族长,代表族里下的命令。除非这里面多数人认为我徇私,过半数反对,否则你必须听命行事。”李族长沉声说道。
李信和看向众人求助,可惜众人面对李信和求助的目光,纷纷低下了头——信和读书人,身子还弱,这等希望种子,可不得好好保护好。
连李小寒也避开了李信和的目光,从理性来讲,族长的决定是正确的。
“……是,族长。”
无其他人反对,族长的意思便是族里的决定。
做出了决定,剩下的其他的无非就是商量各种细节:谁人备战谁人撤走?备战要准备什么?撤离要做什么准备?双方以何种信号交流?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
各方各面都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考虑周全,群策群力,以防遗漏。
李小寒一直默默倾听,只在最后轻轻说道,“我有一些想法。”
第189章
秋高气爽, 天阔云淡。
明明是适合秋收的好天气,通往平山村的路上,目之所及, 大片的良田丰地, 却没有看见一个农人在其中忙碌。
田地里, 被匆忙收割完的水稻杆子还散落着,来不及翻晒填埋沤肥;番椒地里的番椒叶子已经变得稀疏, 偶尔看到还剩下几颗红中带绿的番椒;只有那大蒜地里,仍然还是密密麻麻的一片,这个时候,还在长蒜头呢,实在不是收获的时候……
一队彪悍的人马从路边穿行而过,自带大刀盾牌弓箭, 马壮人肥, 装备精良, 气势昂然。其中领队一人, 身骑棕色大马,一身甲衣, 微眯着眼睛缓缓看过番椒大蒜地, 目光深处隐约透露着势在必得的意味。
“刘把总, 这一路上没见几个人, 有点不对劲啊?”这时, 旁边一个副手模样的人, 骑着马凑到领队之人身旁低声说道。
被称作刘把总的军官眉头略皱, 却仿佛不在意的说, “不过是一些胆小农人,可能老远看着我们过来避开了。再说, 我们这次带了两百人,兵强马壮,有什么意外,还怕不能从小山村里把李姑娘请走。”
说什么请,无非是说得好听而已。
“是是是,把总说的是。”副手连连点头,显然心下十分认同,眼见刘把总没有继续说话的意思,连忙识相的退至后头。
却不知刘把总嘴上说得信心十足,心里却仍然是蒙上一层阴影,他对这次的任务有把握,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益最大化。
为了拿下定城,朝廷派出郑老将军将定王主力拖在齐城,定城只有王妃和世子主持。世子经验尚浅,定王妃一介妇人,而朝廷有心算无心,几近十倍兵力围之,拿下定城,已是必然。
大家都认为这是必胜之战,有心过来沾光的人便多,人多了关系便复杂了,领军大将要各个方面都压得住。据说皇上是多方考虑之后选中的国舅爷,国舅爷乃当年余公之后,家学渊博,隐约传闻国舅爷与皇上拟练了多种方案,种种皆证明,拿下定城乃探囊取物,区别只在于时间。
刘把总妹妹是国舅心腹谋士的爱妾,凭借着一层沾亲带故的关系,他也运作了一个名额。只不过他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关系,要想正面与那些勋贵抢功劳,那是不行的,干脆他也不走正道,不去抢那入城之功,只求捞点偏门。
听闻郑老将军再三叮嘱,定城有一个李姑娘,是研制出止血粉、大蒜素、白蜡之人,此去定城,一定要将李姑娘争取过来。
根据刘把总妹妹从谋士妹夫处打探出来的消息,国舅爷是打算拿下定城之后,再去找李姑娘,想来李姑娘绝不会拒绝。
刘把总通过自己妹妹吹了一阵枕头风,再打通了门路,请命趁大战未开之前,带领自己手下的人把李姑娘请回来——用的借口便是怕到时候李姑娘不知朝廷之意,逃了,还要花费时间,耽误大家回朝之事,不美。不如提早派人早早将李姑娘“请”过来,保护好,确保万无一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