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回家(2 / 2)

加入书签

杨炎伸手轻轻挽着她们两人的纤腰,微笑道:“其实我也不在乎做什么高官,日后打败了金军,收复了失地之后,我就辞官不做,退归林下,在家里陪伴你们,安安心心过了下半辈子。”

赵倩如将头枕在杨炎肩头,道:“炎郎,真希望那一天早些到来才好。”

这时赵月如站起身来,笑道:“好了,时候也不早了,我回去休息了,你们也早些休息吧。”

赵倩如立时霞生玉颊,道:“姐姐,你不要走了。”

赵月如微微笑道:“你们都半年没见了,那还不想念的,今天还是让他陪你一个人吧,不过可要记着,明天还是上朝,可一定要早起来。”说着转身离开了。

其实赵倩如心里那有不想和杨炎尽欢,听赵月如这么一说,虽然心里害羞,但也伏在杨炎身上,一动不动。等赵月如离开之后,杨炎才将赵倩如抱到床榻上,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对赵倩如的相思之情。

※※支持原创※《宋翔》于1*7*k小说网※支持正版※※

第二天一早,杨炎和赵月如先赶到军营,集合人马,让曹勋带领,进城接受皇帝的检阅。他们两人先行赶到皇宫中,陪同赵忱和其他大臣一起先前往大宋的祖庙,拜祭宋朝的列代先君,并向祖宗报知了这次对西夏大捷的胜利消息。

然后赵忱在政事堂五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了校军场上,检阅三军。并且举行献俘仪式。

西夏军的俘虏大部份都被西夏朝廷赎回,只剩下不足两千人,杨炎只从中挑选二百名身体强壮的俘虏,带回建康,反正这也只是做个样子,至于级,更是不用。不过西夏军的战利品到是不少,刀枪器皿,锣鼓帐蓬,战马旗帜甲胄,应有尽有,由其是三百件全套“铁鹞子”的铁甲,连同战马一起,全都披挂整齐,虽然没有骑士,但依然可以感觉到沉重的压迫感,令赵忱和不少官员都住足仔细观看,也成为这次“献俘”的重点。

接下来举得的是阅军,休息了一夜之后,士兵们都恢复了疲劳,精神饱满的列着整齐的队伍,从观武台前走过,并在观武台前驻足,对赵忱三呼万岁。

随后赵忱在观武台上高声朗读为阵亡战士致哀的祭文,并宣布了对阵亡将士的嘉奖。接下来就是对其他将士的封赏进级。当然这些进级的命令早就以经传到了四川,众将都以经知道自己晋升的官职,不过现在是由皇帝亲手颁晋升令,也觉得十分光荣。同时每个人还根据功劳大小,获得数目不等的赏钱,除了杨炎获得食邑之外,其他统制以上的将领还都被赐给数额不等的土地,因此众将士都皆大欢喜。

当然还有驻扎四川的将士不能亲自到建康来接受封赏,但这次也一并宣布,并派使臣带到四川,散给将士们。

最后,赵忱又宣布当晚在宫中举行国宴,庆贺胜利,同时犒赏3军。

接着赵忱在殿和单独招见杨炎,陪同的还有韩彦直、赵汝愚、王炎、辛弃疾四人。这时杨炎才将有蒙古使臣随自己一起回建康的事情向众人说明,并且将收集的蒙古资料呈献给众人。

联合蒙古,夹击金国的事情众人到是都知道,因此对蒙古的资料也十分感兴趣。赵忱道:“杨卿这次不反打败了西夏军,而且还带回了蒙古的使臣又为朝廷立下了一件大功。”

杨炎笑道:“这个臣可不敢居功,连络蒙古都是赖文政、阿里等人的功劳,臣只是顺便把他们带回建康而己。”

赵忱笑道:“胜而不骄,我大宋恐怕只杨卿一人而已。”转头又对韩彦直道:“韩卿,你看朕何时招见蒙古使臣为好。”

韩彦直道:“陛下,联蒙拒金,固然是好计,不过我大宋与蒙古并不相接,联络起来十分困难,恐怕也未必能够行动一致。而且蒙古使臣虽然以经到了建康,但阿里不过是一介胡商,他的见解未必全面,我们并不了解蒙古的真正情况,也不知蒙古的真实意图如何?因此臣以为联蒙之计,还当慎重。”

赵忱点点头,道:“杨卿,你认为如何呢?”

杨炎道:“陛下,各位相公,这一点我也考虑过了,唯今之计,只有由朝廷派人前往蒙古,去面见他们的可汗,当面会谈,才能了解蒙古的真实意图。”

王炎也点点头,道:“这到是个办法,如果不是朝廷亲人派人去探听,我总觉得不放心。不过这个任务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请能够担当呢?”

杨炎道:“陛下,臣不才,愿意担任这个任务。”

赵忱沉呤了片刻,又看了看杨炎带回来关于蒙古的资料,道:“这份资料朕和各位大臣要仔细观看,杨卿则先替朕招待蒙古来的使臣,待朕和各位爱卿看完之后,再做决定。”

然后又对杨炎笑道:“在过一个多月,就是朕的二十岁生辰,就算最后决意由杨卿去,也要等到朕生辰之后再出。”

杨炎这才想起,在不知不觉中,赵忱以经完全是个长大了的成年男子,回想往事,也不觉感慨万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