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预料(2 / 2)

加入书签

当时唐军正在攻打洛阳的郑王王世充,十余万大军围困洛阳,但洛阳城池坚固,郑军顽强坚守,唐军攻城数月不下。而这时河北的夏王窦建德起大军十余万,兵取虎牢,赶来救援王世充,唐军正是到了兵法上说的“久困于城下,师老兵疲,必蹶上将军”的时候。因此大唐上下,包括唐营的诸将都认为不该与窦建徳交战,暂时撤军。只有李世民力排众议,亲率三千玄甲铁骑,拒守虎牢关,结果大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就连窦建德也在此战中被擒,等李世民回军之时,洛阳的王世充见大势己去,也开城受降。

此役李世民一战降二王,不仅成就了大唐江山的基业,也成为后世的兵家津津乐道,不断砎究的著名战例。

但公平的来说,在这一战之前,唐军确实不具备与夏军决战的实力,因此李世民这一战有很大的冒险成份。但李世民自十八岁起兵反隨,大小百余战,几乎无一败绩,是当时最出色的名将,正是对自巳用兵能力的自信,才使李世民敢于冒险,以弱胜强,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军人出身,在称帝之前,就是当世名将这一点上来看,完颜长之确实与李世民有一些相似之处,那么在这个时候,完颜长之逆势而上,大军来进攻大宋,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众臣也都有些相信杨炎的话了。

杨炎接着又道:“西夏之战,金国虽然拆兵二十余万,但金国的军队数量一直比大宋为多,因此不能过于夸大了这场败仗对金国的影响。而且自从南征之后,金国一直都在休生养息,没有大的战事生,国库充足也在我大宋之上。另外蒙古内乱,也使金国的北境安宁,暂少在短期内,没有后顾之忧,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金国为什么不敢进攻大宋。就算我大宋有长江天险可守,但金国也可以长江北岸的全部土地为目标。”

这一番话说得赵忱和其他大臣都默默无语,但都不得不承认杨炎说的有道理。

赵忱沉呤了片刻,道:“朕也以为杨枢密之言,也不无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国大事,更不同于一般,因此也不可不防,传令江淮一线的御前驻军,一定要小心戒备,不可大意。”

※※支持原创※《宋翔》于1*7*k小说网※支持正版※※

杨炎从皇宫出来之后,职方司监周信以在皇宫门口等他。一见杨炎出来,周信立刻迎了上去,递上一张纸条。杨炎接过来一看,只见写着:金国近来正在向南方调动人马物资,似有南侵之意。

其实自从大宋复国以后,一直都十分注意对金国的情报收集工作,通过通商,僧道等手段,尽力在金国安插探子细作。经过了这七八年的经营,大尗以经在金国境内建立了一个组织十分严密,谍报系统。基本分布于金国的各个地方。

尽管目前大宋的谍报人员暂时还无法打入金国的中高层官场,在中下层官员中,己经有了不少大宋的谍报人员混了进去。而且通过一些曰常小事的观察,金廷的法令调度,还是能够打听到不少有用的消息。而且因此金国国內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很快的反馈回到大宋。

先根据中都地区的谍报人员报告,金国在中都集结的军队虽怨还没有明显的调动迹像,但物资却在6续向南方转移。而在开封的谍报人员也报告,近期到达南京地区的车队明显增多,大多数车队运载的都是粮草、布匹、木材、生铁等物资,而且粮食价格也在逐渐上涨。这一切现像都表明,金国的人力物力,都在逐渐向南方偏移。因此根据留守职方司的人员分析,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现在金国确实有南侵的意图。

杨炎看完了职方司送来的报吿之后,也不敢大意,立刻转身又进入皇宫,求见赵忱。这时赵忱正在披阅奏章,还没有回到后宫去休息。听说杨炎去而复返,知道一定他是又有重要的事情,因此立刻下令召见。

杨炎进宫之后,立刻将职方司收到的报告上呈给赵忱。而赵忱看完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看来杨炎这一次又预料对了,金国确实又有南侵的打算。

第二天赵忱立刻又招集执政大臣,下令全国严备,并且调集物资,准备迎击金军的入侵。马上同时又下令职方司,进一步调查金军南侵的时间、兵力、规模和攻击方向。并且又下令枢密院,根据职方司调查的结果,立刻制定迎战金军的支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